《表3 激励机制错位指数描述性统计》

《表3 激励机制错位指数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企业激励机制错位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检验激励机制错位指数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选取了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激励机制错位指数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含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确定了2146家公司用于研究。利用错位指数模型对具体指标与其权重进行合成后,得到9229个样本的激励机制错位指数(1)。我们对激励机制错位指数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激励机制错位指数平均值为73.92,中位数为79.07,样本的标准差为13.05。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错位程度整体偏高,需要进行矫正与完善。从激励机制的四个方面来看,薪酬激励错位程度最低,错位指数平均为42.57,其中薪酬的绝对量水平错位程度较高。晋升激励与心理激励的错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75.38、76.66,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员工晋升的薪酬层级差距不足,并且对员工的公平性感知关注不够。股权激励错位指数均值最高,为85.17,错位程度严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待优化。此外,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错位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82、0.275,明显高于晋升激励与心理激励的0.181、0.195,表明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错位程度的差异度明显高于晋升激励与心理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