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表4 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住房状况、城市身份认同与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中的数值为z统计量值;限于篇幅,表4没有报告控制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留存备索;处理效应模型自动将处理变量与所有控制变量进行交乘,能够削弱不可观测因素对模型的影响,加入省份固定效应后,会造成待估变量过多,进而影响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将自有住房作为处理组,非自有住房作为控制组,可以根据控制组与处理组中个体特征相似的样本进行适当的线性组合来构造一个处理组的“反事实替身”,并将处理组与其“反事实替身”的环境行为得分进行对比,二者之间的差距即为“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ET)。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方法得到的ATET,剔除了未知因素对自有住房和非自有住房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的作用,较好的识别出住房状况对迁移人口环境行为的真实影响。此外,通过处理效应模型,我们还可以得到处理组与控制组环境行为得分的总体平均处理效应(ATT),即拥有自有住房的迁移人口与非自有住房的迁移人口在环境行为得分上的总体平均差异。ATT的估计值可以为检验前文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提供新的证据。我们同样以个体“是否有儿子”作为内生处理变量的工具变量,对内生处理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