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中安装VirtualBox,VirtualBox中安装Archlinux

Archlinux我所欲也,VirtualBox亦我所欲也,两者可以得兼,AV是也。

现在机器性能越来越强,新机器上跑的虚拟机性能不会比5年前的电脑差,如果只是上上网聊聊天,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简直就是浪费。所以我经常尝试新系统、新软件,自从有了虚拟机就象是孙悟空得了那金箍棒,腰不酸腿不疼,吃嘛嘛香,花果山我的地盘我做主。再说现在虚拟化和云计算一样,正时髦呢,好比杨幂上戛纳,咱显摆的就是虚拟。

维基百科上有张虚拟机软件比较表,我只用过其中的bochs、qemu、virtualbox、vmware。据说内核开发bochs比较好,我还想学学内核,当会专文记录,暂且按下不表。从开源和性能方面考虑,virtualbox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必备良药啊:

在Archlinux中安装VirtualBox

sudo pacman -S virtualbox
sudo gpasswd -a $USER vboxusers

virtualbox安装后,系统中多了个vboxusers用户组,只有属于该组的用户能使用虚拟机

/etc/rc.conf

MODULES=(…… vboxdrv vboxnetflt)

/etc/rc.local

# Dry-load vbox* modules and trigger a rebuild if modprobe fails
modprobe -nqs vbox{drv,pci,net{flt,adp}} >/dev/null 2>&1 || ( /usr/bin/vboxbuild && . /etc/rc.conf && modprobe -ab ${MODULES[*]} )

内核更新后需要重新编译模块,上面提供的方案先尝试加载模块,如果失败则自动编译
官方wiki上现在推荐的方法是使用mkinitcpio hook,以便在内核更新时会自动编译,相关hook在aur中。

在VirtualBox中安装Archlinux

按通常方法在virtualbox中安装archlinux后,archlinux还只是“可用”,要“好用”就需要一些特别设置和调整

sudo pacman -S virtualbox-archlinux-additions
sudo groupadd vboxsf
sudo gpasswd -a $USER vboxsf

要实现开机自动加载共享目录等功能,用户必须是vboxsf组成员,你需要手工创建该用户组

/etc/rc.conf

MODULES=(... vboxguest vboxsf vboxvideo)
……
DAEMONS=(... vbox-service ...)

vbox-service默认开启了很多实用功能,如与host主机同步时间,开机加载共享目录等,你也可以用VBoxService命令手动控制它们
.xinitrc

VBoxClient-all &
exec ck-launch-session startkde

VBoxClient命令提供了剪贴板共享等高级桌面功能,VBoxClient-all用来开启所有这些功能

创建/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blacklist i2c_piix4

虚拟机不含SMBus系统总线,启动时udev会有报错信息,将i2c_piix4模块列入黑名单即可

技巧及其它:共享文件夹在客户机中会被挂载到/media目录下的sf_sharedfolder目录

Archlinux更新日志:迁移/lib到/usr/lib

这次更新的一个变化是/lib目录和/usr/lib目录合并了,更新后/lib目录将只是一个指向/usr/lib的链接。由于这次变动牵涉到的软件比较多,Archlinux网站上提供了专门的Linux、Unix系统不同打包者有时候会把同一程序放到不同的目录,现在/bin,或者/usr/bin,都将不是问题。我想路径硬编码的情况更多应该发生在脚本中,为什么不干脆把/sbin和/bin也合并了,完全看不出还保留它们的必要。

  • Solaris 11已经实现了类似的合并,Linux跟进,与主要的商业Unix系统保持一致。有趣的是Solaris 15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而事实上在SysV Unix上,/bin一直是/usr/bin的链接
  • 合并方便系统发行商将系统资源放在统一的/usr目录下,发布一个单独的只读/usr分区,多个客户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本地方便的共享,客户系统将主要包含用户的配置文件,可以变得更小。关于这一点,我想说,明显受到Android等智能设备的影响。开源对我来说就是给与你完全掌控自己设备的能力,如果我们要一次次期待尼奥们带给我们越狱或root工具,解放/usr可写权限,我想问这还符合开源精神吗?厂商们会说,但为安全故,来把/usr锁。的确,随着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等移动设备,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我想将来GPL4有没有可能强制要求使用Linux的厂商必须提供一个安全工具,允许用户解锁他们的手机。

    有人问对于单独的/usr分区,/usr还没挂载怎么启动系统?单独的/bin、/lib目录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最小化的急救系统,回答是这些现在都交给initrd了。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次改变更多是由厂商而不是社区用户推动的,上面这些理由对于我这样的个人用户来说并无多少切身体会,说服力不够,至少我从来没遇到过由于/bin、/usr/bin混乱而找不到可执行程序的情况,我想即使偶尔碰到,去目录下做个链接,甚至直接修改脚本都可以很轻松的搞定。当然,我也没什么好反对的,对我来说无所谓,不过最好先把FHS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