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Chrome OS导致U盘不认的起死回生

前几天想玩玩Chrome OS,所以下载了Chrome OS的img映像,在命令写入到U盘,然后成功的从U盘进入了Chrome OS系统。不过今天不是想说这个,因为一个问题来了。

再使用过Chrome OS后我想把U盘弄回来,这时候就犯难了……因为Chrome OS会把你的U盘弄成N个分区了,所以呢我就只好把这个U盘弄到diskgenius下删除全部分区,重新建立一个分区,格式化……OK,一会儿就搞定了,但是很可惜win8竟然认不出来了……

到磁盘管理下检测发现原来没有分配磁盘号,但是分区就认出来了。于是打算手动分配磁盘号,结果发现不能分配!(磁盘被写保护怎么办?总结几种去掉磁盘写保护的方法

无语了,怎么办呢? 尝试了好几个U盘格式化工具都不行……

最后突然灵机一动,感觉分区认出来但是不能分配标识是因为分区表前的那一部分地方,所以就用diskgenius的清除磁盘的前64扇区的内容,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这样就OK了,认出来了吧。

Windows系统取消U盘活动分区的方法,解决提示找不到系统

考试没有考好,发个帖子调剂下心情。

大家都知道用U盘启动盘的时候一定要把U盘设定为活动分区,但是当我们把U盘重新格式化为正常的U盘(不当启动盘使用)的时候却发现U盘还是激活主分区状态的。这样如果启动顺序里U盘在硬盘前就会导致插着这个U盘开机提示找不到系统的悲剧状态。

解决的办法就是取消U盘的活动分区:

方法一:用diskgenius,打开diskgenius找到U盘分区,右击取消活动分区,保存后就OK
方法二:使用windows自带命令

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diskpart,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list disk。确认你的U盘的磁盘号,通常看大小能看出来,假设你的U盘的磁盘号是1(不是1的话自行替换)

select disk 1(选择磁盘1,不是的自行替换,磁盘号从0开始算)
select partition 1(选择第一个分区,分区号从1开始算)
inactive来取消活动分区……

Ubuntu下实现分区的永久挂载

大家都知道在Linux下可以随意的把分区挂载到一个空文件夹中,使用命令mount 驱动器名 文件夹名即可,但是这个操作需要root权限,而且每次开机之后都要挂载一次,是不是很麻烦。下面给大家一个介绍一个方法在ubuntu下永久挂在某分区

先介绍一下我的电脑情况,安装Ubuntu的时/和/home都是单独挂载的,但是还有一个43GB的ext4分区当时没有设置挂载……今天为了给/home增加下容量,打算挂载到/home下的文件夹amusement中(Linux系统目录结构及作用解析)。

首先要改下这个分区的所有者,因为没有挂在的所有者是默认root拥有的,我们没有权限操作。所以可以先做sudo nautilus来以管理员权限执行资源管理器,然后转到你没有挂载的那个分区,右键,属性,权限,把所有者改成你的用户,文件夹访问设成创建和删除文件,文件访问设置成读写,然后吧组群也该成你的组群,设置可以和上面一样,这个不影响本用户的使用,无所谓。确定

执行sudo gedit /etc/fstab

加入以下内容:

UUID=971f03e1-1793-4840-a4e0-5bc4d5186716 /home/huanr/amusement ext4 defaults   0   3

注意UUID是你的硬盘分区号,在属性中可以看到,后面是要挂载的文件夹,要空文件夹才行, 后面的设置参考/分区的设置,如果前面挂在的分区有 0  2就写成 0  3,如有 0  7就写成 0  8,保存文件,重启后即可生效。

记一次硬盘被摔后电脑认不出硬盘的起死回生

前几天很不幸把硬盘摔了,结果在插上发现电脑完全认不出硬盘了,即使在PE下也不能发现硬盘……本来以为已经彻底没救了(幸好本人平时出门都把移动硬盘中的硬盘换到笔记本中,数据没有损失太多)昨天协会的顿大神给了我一个法子,把硬盘拆下来拔插几次,竟然认出来了,不过分区表错误,还是要重新分区的。

重新分区不是难事,用diskgenius几下搞定,然后给装了个ubuntu,结果让人震惊的是进入系统的速度卡的要命,加载也十分缓慢,应用程序的相应也几乎是卡死状态(这就是硬盘有坏道后的最明显症状,延伸:为什么我的电脑很卡?电脑反应慢该怎么办)。不用说,硬盘碰撞的时候出现坏道了。

再次进入PE,使用diskgenius进行坏道扫描,发现坏道大概有10个,不算多,但是分布让人很揪心,在60GB左右有一个,80GB左右两个,95GB处一个,125GB处一个,150GB处一个,220GB处两个,230GB处一个。这样要屏蔽坏道就会损失大半的空间,不过损失归损失,总比不能用要强,于是就准备屏蔽坏道了(延伸:怎样修复硬盘坏道?修复+隐藏+低格三招搞定)。

下面是数学问题,怎么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利用硬盘空间,由于坏道具有蔓延性,所以坏道附近硬盘容量1%的区间内是危险区,这么仔细算下来大概也就可以分5个区,但是其中一个只有10GB多点的分区是不是有点……

由于打算在这个硬盘上装ubuntu,不许要太大的空间,所以果断分了4个区。一个50GB的/分区,一个58GB的/home分区,一个10GB的swap分区,还有一个40GB的EXT4格式分区未挂载(以后放不常用文件用)

决定之后操作diskgenus分区就OK了,然后进入ubuntu的安装环境,开始安装,安装速度比上次快多了,装好后进入系统一切正常,这才是ubuntu的闪电启动……呵呵,感谢顿大神的提醒,不然估计这个硬盘现在已经在垃圾堆里了。

硬盘怎么分区?MBR分区,GPT分区及格式介绍

买电脑,装硬盘,如何分区是关键。互联网上虽然有很多的分区介绍但是都已经与时代脱钩了,所以就想写个能跟上时代的分区信息。

所谓硬盘分区就是把硬盘分成一块一块的逻辑区域,分区之内才可以存储我们使用的数据,分区之外是硬盘使用的一些必须数据,还有就是分区表之类的东西(本文不讨论这些东西)。如果我们把硬盘比作一个大厦,那么分区就是每一层,分区之外的数据就是地基和楼顶还有楼梯。

网上有很多帖子在讨论分区的问题,但是我感觉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分区问题就是选取何种分区架构?分区架构总的来说有两大种,一种是MBR分区,一种是GPT分区。

MBR分区

所谓MBR就是main boot loader(主引导记录),这种分区方式在硬盘前面有一个分区表,分区表大小为64字节,其中每16字节可以定义一个分区,所以MBR分区表最多有4个分区。

但是电脑的硬盘大小是在飞速增长的,4个分区显然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了,所以就有了MBR分区表的多分区方案——逻辑驱动器(逻辑分区)。提起逻辑分区就不得不说一下MBR分区下分区的类型。在MBR格式的分区下分区有两种,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主分区可以直接在我的电脑中访问而扩展分区必须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逻辑驱动器是可以直接在电脑中访问的。由于MBR分区表对分区数的限制,最多分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内部是可以分成好多个逻辑驱动器的,比如说分10个,20个都没有问题,在平常的使用上扩展分区上的逻辑驱动器和主分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当涉及到系统引导的时候区别就大了。逻辑驱动器不能引导系统启动,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主分区才能启动系统。不过我们可以把操作系统安装到逻辑驱动器上,只是引导项必须是主分区而已。(延伸:图文教程:Win7增加C盘容量及对分区再分区(一个盘分两个盘)

GPT分区

另一个分区架构就是GPT分区,所谓GPT就是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分区标识符),这种分区表下分区数量不受限制,不过win7最多128个分区……实际上我们一般用户而言10都用不完的……apple的电脑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分区表,很霸气很给力的。

两种分区架构都有各种格式的分区,比如ntfs,FAT32等(FAT32/NTFS/FAT16文件系统格式),我不太喜欢纠结分区的最大使用容量之类的信息,个人经验是如果有超过40GB的分区,那么该分区一定要用ntfs,20GB以下用fat32比较合适,如果使用的是linux系统那么推荐用ext4或者ext3分区,mac os x用户通常不用自己分区,需要分区的时候最好选mac日志式(不区分大小写)。值得注意的就是FAT32分区的单文件大小有限制,最大4GB;ext3和ext4也有限制,但是普通用户不用考虑(根本不可能超过)……

Win7磁盘管理压缩已有分区不丢数据给硬盘重新分区

以前在xp下就玩过磁盘管理,在xp下磁盘管理是没有分区功能的,在vista 以后才具有,所以WIN7就具有这样的功能。WIN8也应该有吧,windows的系统都是向下兼容。;

昨天帮人弄电脑,一个拨号的软件拨号上不了网,那个专门修电脑的人看。结果说没有问题。然后他打给我,挺奇怪我早就退出协会了。还有我的号码。真坑爹~~我这人又好,不太会拒绝人。于是看了一下电脑,发现可能驱动出现问题,然后用驱动人生更新,发现一切正常。但WAN微型端口打了感叹号。后来有事很多问题,所以最后干脆从装Win7系统了。(Win7系统各版本下载

开始正题给电脑分区(他的电脑开始就只有一个分区)。
1.打开磁盘管理器:右击你的计数机,点击菜单中的管理然后出现这个界面:

打开磁盘管理器

3.开始进行分区,如图她的电脑,我已经分好了,我继续分给大家看。

Win7磁盘分区

4:可以任意那个分区进入分,微软加压制,可能是把自己盘压缩,留给下来空闲使用,这样是不会数据丢失。说到这里,我想起开始给人修电脑,分区把人数据丢,那个丢人啊。目前我失手就那次吧。此次采用的是Win7磁盘管理压缩已有分区不丢数据给硬盘重新分区的方法不丢数据。

win7磁盘分区步骤

5:选择你要分出多少(这个装系统的盘可能能分少一些,因为要保证数据不能丢失。所以如果你的要分的那个盘部室系统的盘的话,把他格式化这样能分出的空间更多)

win7磁盘分区步骤

6:对这个分出分区进行处理才能使用,对这个新出来的分区点右键 选择新建简单区:

选择磁盘分区的格式

然后下一步 下一步 就OK了。
一些选项可以修改比喻说卷标 就显示的名字,磁盘格式。最好选择NTFS 这是微软貌似目前推荐的格式。win7的系统盘必须这个格式。我的图显示:

Win7磁盘管理分区

这样就完成了。但要是我想把一些区合起来怎么办。比喻我要把新加卷和其他合起来。就要把新加卷删除,我就不贴图了,对他点右键就相应的选项,自己看。然后对其他f:(相当于给扩充容量,所以叫他扩展卷)然后点他就可以了。说白了就是把别的分区删除变为可用空间加给我需要扩充容量的区。一些细节我相信你自己一定会处理了。

ps: 你也可以使用分区工具什么pq, pd, pm 等等经典分区工具。说实话我自己用分区工具用不是很好,不怎么方便。不一定要连起来。多个分区合起来也应该可以,我没有试过,但看他的选项可以看出具备这样的能力,好了就写在到这里。

操作系统分区之FAT32/NTFS/FAT16文件系统格式

以前的一篇我们说过了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和如何恰当地将一个硬盘进行分区,本篇的目的主要是以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来讨论如何选择分区的文件格式。

何为文件系统?

什么是文件系统呢?简单来说,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文件比喻为仓库里的物品,那么操作系统就是仓库的管理人员,而每个硬盘分区就是存放物品的每个区域,文件系统就是存放物品的分类方式和管理存取方式。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先进的文件管理存取方式,必然会带来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所以,我们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windows文件系统的种类。

为了简便,DOS以前的操作系统不在讨论,其FAT12文件系统也排队在外。大体上,windows文件系统的种类可以分为这几种:FAT16、FAT32、NTFS,其中又以FAT32和NTFS文件系统格式应用最多。

文件系统格式

1)FAT16文件系统格式:每个分区最大只能贮存2G的空间,因此只能适用windows 95以下的操作系统。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在这里也就不多作介绍。

2)FAT32文件系统格式:每个分区最大可以贮存65G的空间,适用于WIN95以上的操作系统。目前很多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都是适用这种文件系统格式,这是因为此种文件系统格式每个分区的贮存空间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并用在安装操作系统和备份、还原系统的时候比采用NTFS文件系统要便捷。缺点是安全性不够高,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如停电、病毒感染时,数据容易丢失。同时,当硬盘分区空间容量大时,读取效率会下降。所以,建议用于120G以下的硬盘,并且每个分区不宜超过20G。

3)NTFS文件系统格式:NTFS最大分区上限已达到了2TB(1TB=1024GB),广泛应用于NT系统和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该文件系统具有下列特性:1、错误预警;2、文件读取速度更高效;3、磁盘自我修复功能; 4、防灾赈灾”的事件日志功能。选择的原则主要是由每个分区的容量大小和对安全性的要求确定。如果硬盘总容量为120G以上,最好选择NTFS文件系统,这样存取数据就会快很多。同时,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人士,也可以考虑80G及以上的硬盘也可采用NTFS文件系统。缺点是安装系统的时候较麻烦,要求使用人士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才能在安装系统之后充分利用其的安全性能来保护数据。

文件系统格式转换

选择了文件系统之后,我们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就需要将整个硬盘分区转换成为我们需要的文件系统。对于系统分区,可以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选择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来格式化系统分区(主分区)便可达到转换的目的。而对于其它分区(逻辑分区),根据网上的经验,将FAT32的文件系统在WINDOWS状态下直接转换为NTFS文件系统,性能会打折扣。同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及出现错乱码的现象。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将数据备份出来之后,利用PQ软件在DOS状态进行转换。

关于PQ软件的使用,具体可参考网上资料来进行操作。其实,其常用的操作就是格式化、转换分区、调整分区。如果英语稍好的话,前面两个是不成问题的。而调整分区则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勿随便使用。以前我也是看了书的操作步骤,然后被人逼着去调整,幸好没有出什么问题,不过却让我熟悉了它的使用方法。(旧文整理/穆童)

Archlinux更新日志:迁移/lib到/usr/lib

这次更新的一个变化是/lib目录和/usr/lib目录合并了,更新后/lib目录将只是一个指向/usr/lib的链接。由于这次变动牵涉到的软件比较多,Archlinux网站上提供了专门的Linux、Unix系统不同打包者有时候会把同一程序放到不同的目录,现在/bin,或者/usr/bin,都将不是问题。我想路径硬编码的情况更多应该发生在脚本中,为什么不干脆把/sbin和/bin也合并了,完全看不出还保留它们的必要。

  • Solaris 11已经实现了类似的合并,Linux跟进,与主要的商业Unix系统保持一致。有趣的是Solaris 15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而事实上在SysV Unix上,/bin一直是/usr/bin的链接
  • 合并方便系统发行商将系统资源放在统一的/usr目录下,发布一个单独的只读/usr分区,多个客户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本地方便的共享,客户系统将主要包含用户的配置文件,可以变得更小。关于这一点,我想说,明显受到Android等智能设备的影响。开源对我来说就是给与你完全掌控自己设备的能力,如果我们要一次次期待尼奥们带给我们越狱或root工具,解放/usr可写权限,我想问这还符合开源精神吗?厂商们会说,但为安全故,来把/usr锁。的确,随着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等移动设备,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我想将来GPL4有没有可能强制要求使用Linux的厂商必须提供一个安全工具,允许用户解锁他们的手机。

    有人问对于单独的/usr分区,/usr还没挂载怎么启动系统?单独的/bin、/lib目录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最小化的急救系统,回答是这些现在都交给initrd了。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次改变更多是由厂商而不是社区用户推动的,上面这些理由对于我这样的个人用户来说并无多少切身体会,说服力不够,至少我从来没遇到过由于/bin、/usr/bin混乱而找不到可执行程序的情况,我想即使偶尔碰到,去目录下做个链接,甚至直接修改脚本都可以很轻松的搞定。当然,我也没什么好反对的,对我来说无所谓,不过最好先把FHS改一改。

    浅谈linux系统的分区问题

    很多然在装linux系统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分区问题了,由于linux分区结构和windows不同,很多人对linux分区感觉非常不适。想研究linux系统分区就要先看看windows系统是如何管理分区的。

    在windows系统下操作系统被安装到一个分区中,然后其他的分区与操作系统分区是平级的,分区上才能建立文件夹,总的来说是分区中包含文件夹,分区有系统分区和非系统分区之分。平常我们的c盘就一般是系统分区,而其他的盘就是非系统分区。(相关博文:Linux系统目录结构及作用解析,比喻手法一目了然

    而linux系统的分区管理就和我们平时用的windows有很大差距了,首先linux系统下分区和文件夹不在是上下级关系,然后就是系统分区不再和其他分区是平级关系。实际上说系统分区有点勉强,在linux下通常称为根分区,就是/,linux系统只允许拥有唯一一个/,而其他的分区则又两种情况:

    我且认为的linux分区其他分区的两种,第一种分区是/usr、/home、/boot等/分区下系统文件夹名的时候,这些分区会直接被挂载到/分区下的响应文件夹,也就是当我们访问/home的时候会自动转到/home分区。但是假如我们没有在分区的时候分一个/home分区那么在/分区下会自动创建一个home文件夹,这两种方式在linux系统下是完全等效的。优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以/home为例,这是一个类似我的文档或者库文件的东西,很多个人文件都会放到这里。假如你的/分区剩余空间30G,/home分区剩余10GB空间,那么虽然我们再操作中是将文件直接拖到/home文件夹但是实际上文件存放在/home分区,这样就不能存放超过10GB的文件,不过好处是当系统崩溃或者其他问题需要重装时你可以格式化/分区这样就能保留/home的文件。而加入你没有给/home独立分区,你在/分区下有40GB剩余空间,那么你能在/home文件夹下存放40GB的东西,不过危险就是重装的时候文件会丢失。所以两种方法各有千秋,独立分区会限制数据量但是更安全,不独立分区可以更加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是数据会不那么安全,虽然现在新的linux系统在重装的时候可以保留/home文件夹,不过还是推荐有一定经验的老手们给/home等分区独立分出来,而对于新手而言就可以只分一个/和swap交换分区

    说道swap交换分区,很多人问过这个分区是干什么的。这个分区的实际功能是虚拟内存+休眠文件。所以对于linux系统而言一定要分swap交换分区,而且一定要大于物理内存,不然系统休眠会出问题。以前我的帖子中说过windows中不能给太大的虚拟内存,那么linux呢?linux系统下swap分区大点没有什么关系。linux系统的内存管理模式是优先使用物理内存,只有在物理内存不足的时候才会使用swap交换分区,所以如果你硬盘足够大的话swap交换分区大点没有什么问题。

    除了以上说的分区外还有一种分区就是没有设置挂载点的分区,比如双系统下安装windows系统的分区,移动硬盘和u盘的分区等。这些分区都是挂载到/media/下的,他们以文件夹的形式出现在/分区下的media文件夹中,而光盘有的出现在/cdrom有的出现在/media,不同的系统不一样。

    简单而言linux系统的分区模式就是除了/分区外其他的分区都以文件夹的形式出现在/分区下的目录树中。

    使用swapfile来替代swap分区(文章无深度)

    现在有时候帮人装系统,如果是新机的话,我一般都只分两个区,一个C:,作系统,一个D:,作存储,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存在不同的分区,和存在不同的文件夹,意义是差不多的,好处是,不会出现比如D:和E:的空闲空间都不足以存某一个文件,但是两个分区的空闲空间加起来就可以,这样还要去移文件。如果只有一个分区的话,不够了,就意味着,换大点的硬盘吧。

    以上是题外话,对于Linux系统,也是同样的理由,我一般分三个区,一个/,一个/home,作用相当于Windows的一个C:和一个D:,但是,还要有一个swap分区,虽然一般现在的内存很大,swap分了,也不一定用到,但是,作为SPEC,还是要存在的。

    今天在Arch Wiki上查vm.swappiness的设定的时候,无意查到了一个用swapfile来替代swap分区的方法。
    其实这是个很老的东西了,因为好多年前,我看到过一篇写双系统的文章,里面提到了让Windows和Linux共用一个swapfile以节省空间的方法,应该就是这个东西,但是因为当时对Linux不熟,也就完全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今天再一看到,就清楚多了。

    第一步:从装系统讲吧,分区的时候,不要分出单独的swap,现在的Linux安装盘都可以不挂swap而完成系统安装,不像七八年前的系统,不挂swap,就装不下去。这样子,你可以分一个/,一个/home,如果你是打算尝试的,你可以直接只分一个/,如果哪天你不想尝试了,就把这个分区重新格式化成Windows下的一个分区就OK了。(不要讨论传统的Linux分区理论,我只想说,那些什么区该单独分的理论,基本上只是适合服务器用的,个人用户,如果系统挂了,就重装呗,自己有用的东西,放在/home下就可以了,至于什么硬盘使用效率,事实上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

    第二步:系统安装完成后,制作一个swapfile,注意,需要root权限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M count=1024
    count的值,请按自己的需要,依现在的理论,如果swap超过2GB,就浪费了,就算真的要分超过2GB,也应该切成数个小于2GB的文件(或者分区)

    第三步:格式化swapfile,同样需要root权限
    mkswap /swapfile
    如果使用UUID挂载方式,请记下格式化完成后程序显示的UUID值

    第四步:写入/etc/fstab中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swapfile这个名字,是随便取的,看你自己喜欢

    本例中文件是放到了/下面,应该可以放在其他的地方,但事实上,还是放在/比较的好一些,重新启动系统后,swap设定生效,用free -m可以查看。

    本文由:Alpha 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toou.info/swapfile-swapfenqu/ 电脑知识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