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运动医学》求取 ⇩

第一篇 运动医学的工作任务、内容和组织1

一、运动医学工作的目的与任务1

二、运动医学的工作内容和组织1

第二篇 体育运动的生物学基础4

第一章 身体运动的基本特征4

第一节 动作的基本型与肌肉工作4

一、转动与平动4

二、动力性工作与静力性工作4

三、肌肉收缩与做功5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完成5

一、运动单位5

三、双丝滑行6

二、兴奋-收缩偶联6

第三节 肌纤维组成7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7

二、肌肉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组成8

三、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组成的影响8

第二章 身体运动的能量来源9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9

一、肌丝滑行的机械能9

二、ATP的供能途径10

第二节 能量供应的无氧和有氧过程10

一、无氧供能与肌浆内的糖酵解10

二、有氧供能与线粒体内的氧化反应10

三、能源物质的容量和功率10

一、需氧量与摄氧量的概念12

第二节 运动的需氧量与摄氧量12

二、运动过程中摄氧量的动态变化12

第一节 供能过程的总归12

二、无氧供能和乳酸的消除12

一、有氧供能和氧热价12

第三章 运动的能量消耗与氧的摄取12

第三节 运动与最大摄氧量13

一、不同运动强度与摄氧量的变化13

二、VO2max的绝对值与相对值13

第四节 运动与通气量的增大16

一、运动中通气量增大的生理意义16

二、通气量增大的机制16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16

四、血压的形成17

三、心动周期和心音17

二、血液流动的通道和动力17

一、血液是运载工具17

第一节 血液循环的运输功能17

第二节 运动中心血管机能的变化18

一、影响循环效率的因素18

二、最大心输出量和最大每搏量19

三、动静脉氧差与血液再分配19

四、运动中血压的变化20

五、运动中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0

第五章 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与运动能力21

第一节 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和运动能力21

一、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大小21

二、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功率22

第二节 用血乳酸值掌握运动时不同代谢能力23

三、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量利用效率23

一、安静时血乳酸水平24

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25

第三节 不同项目运动对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需求26

第四节 用血乳酸为指标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28

一、血乳酸指标在耐力训练中的应用28

二、血乳酸指标在无氧代谢能力训练中的应用36

第五节 总结39

一、时间与空间的调控40

二、反射与随意运动40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因素40

第一节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0

第六章 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40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40

三、速度41

四、耐力41

五、柔韧与其他41

二、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41

一、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41

第三节 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学评价41

第七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42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原理和原则42

一、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42

二、训练是促使适应产生的手段42

三、超负荷原则和长期重复性原则42

第二节 训练水平提高的生理学标志43

一、安静时形态、机能的良性改变43

二、运动时的不同反应特点43

第三节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44

一、呼吸系统45

二、血液成分45

三、心血管系统46

四、骨骼肌47

五、血液生化48

第八章 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50

第一节 田径运动50

一、短距离跑50

二、中距离跑50

三、长距离跑50

四、超长距离跑50

第四节 游泳运动51

第三节 球类运动51

第二节 体操运动51

五、跳跃和投掷51

第五节 举重运动52

第九章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52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52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52

二、运动性疲劳部位与变化53

三、运动性疲劳机理56

四、不同时间和不同代谢类型运动项目的疲劳特点57

第二节 恢复过程58

一、超量恢复学说58

二、应激学说的应用60

三、超量恢复学说和应激学说对训练的指导意义62

第三节 总结62

二、训练水平的依赖性63

一、运动强度的依赖性63

第十章 运动与激素63

第一节 交感-肾上腺系统63

三、运动时血液儿茶酚胺浓度变化的机制64

四、运动时调节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因素64

第二节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64

一、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阈负荷65

二、血液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动力学65

三、肾上腺皮质的机能状态和糖皮质激素的合成65

四、糖皮质激素的运输和代谢66

五、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调节66

第三节 胰岛激素和生长素-促生长素系统67

一、胰岛素68

二、胰高血糖素68

四、生长素-促生长素(生长介素)系统69

三、生长抑素69

第四节 垂体-甲状腺系统70

一、运动对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70

二、血浆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71

三、甲状腺激素的代谢71

第五节 垂体-性腺系统71

一、垂体-睾丸系统71

二、垂体-卵巢系统72

第六节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72

一、加压素72

二、醛固酮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73

三、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73

第二节 运动与白细胞74

第一节 运动与感染74

第十一章 运动与免疫74

第三节 运动与免疫球蛋白75

第四节 运动与细胞因子76

第五节 运动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76

一、儿茶酚胺76

二、皮质类固醇77

三、阿片肽类77

四、外周神经对免疫系统的直接作用77

第六节 运动时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78

第七节 过度训练综合征与免疫功能78

第九节 总结79

第十二章 运动与自由基79

第一节 急性运动与自由基产生80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自由基及抗氧化系统82

第三节 抑制运动中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的研究82

第十三章 运动与受体83

第一节 受体及其作用机理83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84

第三节 运动与受体84

第十四章 运动心脏学基础86

第一节 运动性心肌肥大87

第二节 运动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88

第三节 不适当运动致心脏损害及其机制88

第三篇 运动能力的测试、评定和运动员科学选材90

第一章 运动医务监督概论90

第一节 体格检查的内容93

一、一般史和运动史93

第二章 运动员的体格检查93

二、体表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94

三、人体测量95

四、内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96

五、各年龄组体格检查的重点97

第三章 心功能运动试验99

第一节 常用的心功能试验方法及其评价99

一、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99

二、哈佛台阶试验99

三、自行车运动试验100

四、活动平板(跑台)运动试验102

五、RPE102

六、运动强度评定法103

第四章 专项检查104

第一节 心电图104

一、QRS高电压104

二、心脏早复极104

三、心室复极异常105

第二节 动态(Holter)监测心电图107

一、仪器及使用方法107

二、运动员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107

三、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比较108

四、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动态心电图的特点108

五、动态心电图对有症状运动员的诊断价值108

六、性别和不同运动项目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108

第三节 心缩间期109

一、运动心脏学常用的超声心动技术111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111

二、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112

第五节 心音图116

第六节 脑电图121

第七节 肺功能和气体代谢121

一、肺通气功能检查122

二、气体代谢检查128

三、少年运动员气体代谢的特点132

四、运动员不同训练状态时气体代谢指标的变化132

第八节 屏息试验134

一、屏息试验的方法134

二、运动员屏息试验的数值134

第九节 最大摄氧量135

一、VO2max的测定方法及其标准135

三、屏息时心电图的变化135

二、VO2max数值与各种影响因素137

三、VO2max的应用141

第十节 无氧阈142

一、含义和原理142

二、测定方法及标准143

三、影响AT的各种因素146

四、AT与VO2max的关系147

五、AT的实际应用147

第十一节 Wingate无氧试验149

一、测定方法及其演变149

二、WAT的可靠性150

三、WAT与其他无氧试验结果比较151

一、遗传与选材153

第三节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153

第一节 基本内涵153

第五章 运动员科学选材153

第二节 科学选材的任务153

二、生长发育与选材156

第四节 选材的方法与步骤162

一、选材指标的确定162

二、选材的方法与步骤168

第五节 选育结合是提高选材科学性的重要途径169

第四篇 慢性病和体育运动170

第一章 运动的禁忌证170

第二章 心血管疾病170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173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174

第五章 代谢疾病174

第七章 其他176

第六章 骨关节疾病176

第五篇 儿童、少年、老年人和妇女的体育锻炼178

第一章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178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178

第二节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特点182

第三节 青少年早期专项训练问题183

第四节 儿童、少年医务监督问题183

第二章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184

第一节 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184

第二节 运动是老年人通向延年益寿的主要途径184

第三节 运动锻炼对老年人的好处184

第四节 老年人运动的方式186

第五节 老年人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187

第一节 女子生长发育和各系统功能的特点188

第三章 妇女的体育锻炼188

第二节 女子月经与运动的关系189

第三节 女运动员的妊娠和生育190

第四节 运动造成乳腺、生殖器官的损伤191

第六篇 运动队医疗保健192

第一章 工作任务和内容192

第二章 队医的工作方法192

第三章 运动训练卫生193

第四章 运动员个人卫生194

第五章 运动场地卫生195

第六章 运动员自我身体检查196

第七章 高原训练196

第八章 常见伤病及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197

第九章 竞赛医学服务201

第十一章 医疗保健药箱202

第十章 现场急救技术202

第七篇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204

第一章 运动员合理营养的重要意义及其工作内容204

第二章 合理营养在保证运动员健康和机能水平中的作用205

第一节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205

第二节 与运动能力下降有关的营养因素205

第三节 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205

第四节 不同专项运动员营养代谢和需要的特点206

第三章 运动员的热能代谢和需要量207

第一节 运动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208

第二节 运动的热能代谢特点209

第三节 运动的能量来源210

第五节 运动员的热能需要量及其评定211

第四节 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211

第六节 能量代谢与运动能力213

第七节 各项运动和一般活动的热能消耗量213

第四章 运动与蛋白质的营养218

第一节 蛋白质的代谢及其调节因素218

第二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19

第三节 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219

第四节 运动对蛋白质需要的影响220

第五节 过量补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副作用221

第六节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221

第五章 运动与脂肪的营养222

第一节 一般概念222

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222

第四节 脂肪营养在运动中的意义223

第三节 脂肪的生理功能223

第五节 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224

第六节 运动员的脂肪供给量225

第七节 脂肪的来源225

第六章 运动与糖的营养226

第一节 糖的概念226

第二节 糖的生理功能226

第三节 糖的代谢过程226

第四节 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227

第五节 低血糖的表现及其防治227

第六节 糖营养在运动中的重要意义228

第七节 补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229

第八节 糖原负荷230

第十一节 食物中糖的来源231

第九节 运动后肌糖原的合成231

第十节 运动员的碳水化物需要量231

第七章 运动与水、电解质的代谢和需要232

第一节 概论232

第二节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代谢和需要235

第三节 酸碱平衡237

第四节 水盐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237

第五节 运动与酸碱平衡237

第八章 运动与矿物质238

第一节 矿物质的一般概述238

第二节 运动与钙营养239

第三节 运动与磷营养239

第四节 运动与铁营养240

第五节 运动与锌营养241

第六节 运动与铜营养242

第七节 其他必需微量元素243

第九章 运动与维生素营养244

第一节 概论244

第二节 运动与维生素代谢244

第三节 运动能力与维生素营养246

第四节 运动员的维生素营养状况及食物来源246

第十章 运动员在比赛期的饮食和营养247

第一节 比赛期的营养原则247

第二节 比赛前期的饮食营养措施248

第三节 比赛当日赛前一餐的饮食营养248

第四节 比赛途中的饮料与食物248

第一节 运动员在热环境训练的营养和饮食措施249

第五节 赛后的饮食营养249

第十一章 运动员在特殊环境训练的营养与饮食249

第二节 运动员在低温环境训练的营养与饮食措施252

第三节 运动员在高原环境训练的营养与饮食措施253

第十二章 运动员减轻与控制体重的医学问题和饮食营养措施255

第一节 人体体重的组成和体重变化的基本原理256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点256

第三节 运动员的适宜体重256

第四节 运动员常用的减体重措施及其医学问题256

第五节 致病性的控体重行为及其对健康的影响258

第六节 神经性厌食和食欲过盛259

第七节 运动员增加体重的措施260

第八节 运动员减体重期的饮食营养措施260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及有关供给量的建议262

第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和饮食262

第一节 营养和运动对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影响262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膳食营养问题267

第四节 运动员饮食的改进措施267

第十四章 营养状况评价268

第一节 营养调查的目的和营养缺乏的原因268

第二节 营养调查方法269

第八篇 竞技体育中的药物滥用及其控制275

第一章 概论275

第一节 竞技体育中药物使用的历史275

第二节 竞技体育中使用药物的分类275

第二节 拟交感药(苯丙胺等)276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276

第二章 刺激剂276

第三节 黄嘌呤类药物278

第四节 拟交感胺类药物279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279

第三章 雄性/合成类固醇(蛋白同化激素)280

第一节 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分类280

第二节 雄性/合成类固醇在运动员中的使用281

第三节 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强力作用282

第四节 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282

第四章 强壮作用不明确的激素类药物285

第一节 人体生长激素285

第二节 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86

第五章 血液兴奋剂(血液回输)及红细胞生成素287

第一节 血液兴奋剂288

第二节 红细胞生成素288

第六章 为特殊目的使用的药物290

第一节 利尿剂290

第二节 β阻断剂290

第七章 延续运动时间的药物291

第一节 麻醉止痛剂291

第二节 非麻醉止痛剂292

第八章 竞技体育中的药物控制293

第一节 药物控制工作的发展概况293

第二节 有关禁用兴奋剂的规定295

第三节 兴奋剂检测方法简介297

第一节 名称和概念298

第二节 症状和类型298

第一章 过度训练298

第九篇 运动性疾病298

第三节 检查所见299

第四节 原因301

第五节 发生机理301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02

第七节 预防和治疗302

第二章 过度紧张303

第一节 类型303

第二节 预防304

第三章 运动员心脏305

第一节 运动员心脏的研究技术阶段和进程305

第二节 运动员心脏的主要表现306

第三节 心脏增大的检测方法307

第四节 运动员心脏增大的原因308

第五节 女运动员心脏增大311

第四章 运动和心律失常311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11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312

第五章 运动与非创伤性意外318

第一节 运动与心血管意外319

第二节 运动性心肌梗塞323

第三节 运动时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原因324

第四节 运动锻炼时心血管意外的预防324

第五节 运动与脑血管意外325

第六节 运动与其他非创伤性意外325

第六章 运动员高血压326

第一节 运动员高血压调研情况326

第二节 运动员高血压的常见原因327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29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330

第七章 运动员病毒性心肌炎330

第一节 临床表现330

第二节 心电图改变33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331

第四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332

第五节 诊断332

第六节 病程和转归332

第七节 预防和治疗332

第八章 运动性哮喘333

第一节 定义和发生率334

第二节 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表现334

第四节 运动训练和EIA335

第三节 病理生理变化和病因机理335

第五节 诊断336

第六节 防治措施336

第九章 运动与自发性气胸338

第一节 运动发生气胸病例示例338

第二节 临床特点339

第三节 病理变化340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340

第十章 运动员贫血340

第一节 诊断标准340

第二节 检出率341

第三节 原因341

第四节 影响因素344

第五节 临床症状344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346

第七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48

第八节 预防和治疗349

第十一章 运动性蛋白尿350

第一节 定义和概况350

第二节 影响因素351

第三节 蛋白尿的成分352

第四节 发生机理353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54

第六节 追踪观察和预后354

第十二章 运动性血尿354

第一节 定义、概况和发生率354

第二节 影响因素355

第三节 发生原因和机理355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56

第四节 病程和伴随症状356

第六节 典型病例示例358

第七节 预防和治疗359

第十三章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360

第一节 临床症状和检查所见360

第二节 训练因素与血红蛋白尿的关系360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360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62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363

第十四章 运动性肌红蛋白尿365

第一节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生成过程365

第二节 临床特点366

第五节 肌红蛋白尿与训练因素367

第四节 组织学和病理学所见367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367

第六节 病因和发生机理368

第七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69

第八节 预防和处理369

第十五章 运动性管型尿370

第十六章 直立性蛋白尿370

第一节 发生率371

第二节 分类371

第三节 诊断372

第四节 原因373

第五节 鉴别诊断373

第六节 追踪观察和预后373

第七节 病例示例374

第一节 发生率375

第十七章 运动性腹痛375

第二节 腹痛部位与肝脏增大的关系377

第三节 症状和特点377

第四节 常见原因和机理377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78

第六节 预防和治疗378

第十八章 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378

第一节 症状378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379

第三节 影响因素380

第四节 原因381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381

第一节 分类382

第十九章 运动性头痛382

第二节 机理384

第三节 鉴别诊断385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385

第二十章 运动性月经失调385

第一节 月经时卵巢、子宫内膜、内分泌激素的变化386

第二节 运动时性激素的急性反应386

第三节 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386

第四节 运动性闭经386

第五节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病因素388

第六节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389

第七节 发生机理389

第二十一章 运动员低热390

第八节 诊断和处理390

第一节 运动员的正常体温391

第二节 体温诊断标准391

第三节 常见原因391

第四节 诊断步骤392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392

第二十二章 运动员直立性调节障碍393

第一节 症状和检查所见393

第二节 诊断393

第三节 鉴别诊断393

第四节 病因394

第五节 训练安排和治疗394

第二十三章 运动与晕厥394

第一节 晕厥的常见原因394

第二节 晕厥的诊断395

第三节 晕厥的处理和预防396

第二十四章 运动员病毒性疾病397

第一节 病毒性感染疾病和免疫机理的特点397

第二节 运动员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398

第三节 病毒性感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398

第四节 艾滋病人的运动和竞技400

第二十五章 停训和减量训练后的医学问题402

第一节 运动锻炼的生理适应402

第二节 停训后的生理反应402

第三节 减量训练的生理反应404

第四节 停训和减量训练后的医学问题405

第二十六章 活动性变态症405

第三节 运动性过敏症和胆碱性荨麻疹过敏症的异同406

第二节 特殊试验方法406

第一节 病例示例406

第四节 病因和机理408

第二十七章 运动性肌肉损伤409

第一节 肌纤维损伤410

第二节 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410

第三节 肌纤维损伤的机理411

第四节 肌肉损伤与训练过程412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412

第二十八章 运动与恶性肿瘤413

第一节 运动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413

第二节 与运动有关的可能助长恶性肿瘤的因素414

第二十九章 运动与眼损伤415

第一节 一次性直接暴力眼损伤415

第二节 慢性眼损伤416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417

第三十章 运动、减肥与神经性厌食症418

第一节 发生率和症状418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419

第三节 治疗420

第四节 预后420

第五节 预防421

第三十一章 运动性低钠血症421

第一节 发生率421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422

第三节 原因和机理422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422

第二节 运动时影响氨生成的因素423

第三十二章 运动性高氨血症423

第一节 氨代谢的一般概念423

第三节 有关EIH的生理和临床问题424

第三十三章 运动性紫瘢425

第一节 症状和部位426

第二节 原因426

第三十四章 运动性中暑426

第一节 中暑的一般类型426

第二节 运动性中暑的一些特征427

第三节 不耐热的某些特征427

第四节 运动性中暑的预防和治疗428

第三十五章 运动性冻伤428

第一节 冻伤症状及种类428

第三节 治疗429

第二节 预防429

第十篇 运动创伤学431

第一章 运动创伤的生物学基础431

第一节 关节软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31

第二节 末端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44

第三节 骨骺慢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48

第四节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50

第五节 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基础457

第六节 运动创伤中细胞分化,反分化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468

第二章 运动创伤学总论474

第一节 运动创伤的防治概论474

第二节 各类运动项目中常见的创伤及其预防483

一、体操483

二、田径运动488

三、球类运动489

四、水上运动491

五、冰上,雪上运动491

六、摔跤和击剑494

七、举重495

八、自行车运动496

九、乒乓球运动496

十、射击运动496

十一、摩托车运动496

第三节 运动创伤的急救工作497

一、概述497

二、常见运动创伤的初步急救处理497

三、休克502

五、复苏术(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507

四、脂肪栓塞综合征507

一、急性创伤509

第四节 运动员肌腱韧带与关节创伤的一般处理509

二、慢性创伤510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运动小创伤中之应用511

四、运动创伤中口服西药的应用513

第五节 保护支持带及支具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514

第六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520

第七节 中草药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522

第八节 针刺电针等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526

第九节 运动创伤的诊断技术528

一、物理诊断528

二、影像学诊断532

四、关节镜诊断543

三、同位素骨扫描543

第三章 运动创伤各论544

第一节 肩部运动创伤544

一、肩部的解剖545

二、锁骨骨折549

三、运动员肱骨头骨骺分离症550

四、运动员喙突损伤550

五、肩关节前脱位550

六、肩关节习惯性脱位551

七、运动员肩关节向前半脱位及肩关节松弛症552

八、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552

九、胸锁关节前脱位555

十、肩袖创伤性肌腱炎(肩袖损伤)555

十一、冈上肌腱断裂(肩袖断裂)558

十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及脱位559

十三、运动员肱二头肌断裂560

十四、运动员胸大肌断裂561

十五、运动员前锯肌损伤与肩胛下滑囊炎563

十六、肩关节后部的软组织损伤563

十七、运动员肱骨皮质肥厚与撞击性骨疣564

十八、肩关节周围炎565

十九、胸小肌综合征565

二十、运动员肩胛上神经麻痹565

二十一、运动员胸长神经麻痹565

二十二、运动员肩过度外展综合征565

第二节 肱骨的投掷骨折566

一、肘关节解剖568

第三节 肘部的运动创伤568

二、肱骨髁上骨折569

三、肱骨内上髁骨折与骨骺分离571

四、桡骨小头骨折572

五、肘关节脱位573

六、肘关节习惯性脱位573

七、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装置损伤575

八、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78

九、肱骨小头软骨和骨软骨损伤578

十、肘滑车关节骨软骨骨折582

十一、肘关节骨关节病582

十二、运动员肱三头肌腱断裂586

十三、网球肘589

十五、鹰嘴部滑囊炎592

十六、肱二头肌远端止点断裂592

第四节 单杠的前臂卷缠损伤593

第五节 腕和手部的运动创伤595

一、腕和手的解剖生理提要596

十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与骨化599

二、桡骨远端骨折600

三、腕舟状骨骨折601

四、掌骨骨折605

五、指骨骨折608

六、月骨脱位609

七、月骨周围脱位609

八、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609

九、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断裂610

十、示指掌指关节脱位610

十一、指间关节扭挫伤及脱位611

十三、指的肌腱断裂612

十二、舟状骨或月状骨骨软骨炎612

十四、运动员的创伤性腱鞘炎614

十五、腱鞘囊肿616

十六、单纯尺侧腕伸肌腱背侧脱位617

十七、掌腱膜挛缩症619

十八、手的职业性痉挛620

十九、腕关节的创伤性滑膜炎620

二十、腕凸症620

二十一、腕软骨盘损伤及下尺桡关节损伤621

二十二、尺桡骨远端骨骺炎622

第六节 脊柱的运动创伤623

一、脊柱的解剖及生理623

二、颈椎骨折脱位626

三、胸腰椎骨折631

四、运动员的脊椎椎板骨折(或峡部不连)与滑椎症633

五、椎间盘突出症635

六、运动员的脊椎棘突痛639

七、颈椎病640

八、急性腰扭伤640

九、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筋膜炎641

十、运动员的椎体缘离断症644

第七节 骨盆及髋部的运动创伤648

一、有关骨盆及髋部的解剖648

二、髂骨嵴及翼部损伤649

三、骶髂关节损伤650

四、臀部挫伤650

五、运动员骨盆与髋部应力性骨折650

八、坐骨结节骨骺损伤651

六、运动员慢性股骨头骨骺滑脱症651

七、髂骨翼骨骺炎651

九、运动员耻骨联合骨软骨炎652

十、髂肌血肿与股四头肌麻痹653

十一、髂腰肌痉挛654

十二、髂腰肌小粗隆末端病654

十三、腰大肌下滑囊炎与弹响654

十四、弹响髋(髂胫束挛缩症)655

十五、股骨大粗隆滑囊炎656

十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56

十七、髋关节半脱位657

十八、运动员髋关节骨关节病657

一、有关大腿部解剖658

十九、髋臼唇撕裂658

第八节 大腿部的运动创伤658

二、大腿后部屈肌损伤659

三、骑士捩伤662

四、运动员股四头肌挫伤662

五、股四头肌创伤性化骨性肌炎663

六、运动员股四头肌下血肿663

第九节 膝关节部的运动创伤664

一、膝关节的解剖生理664

二、运动员股四头肌腱断裂669

三、运动员的髌骨骨折及疲劳骨折673

四、运动员疼痛性二分髌骨675

五、高位髌骨678

六、运动员髌骨外伤性脱位及半脱位679

七、运动员的髌腱腱围炎与髌尖末端病683

八、运动员股四头肌腱止点末端病688

九、Sinding marsen-Johansson病688

十、运动员髌腱断裂689

十一、胫骨结节骨软骨炎693

十二、伸膝腱膜纤维炎694

十三、膝关节韧带损伤696

十四、膝关节旋转不稳708

十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713

十六、膝半月板损伤与股骨髁软骨病718

十七、运动员的髌骨软骨病719

十八、运动员单纯股骨滑车部软骨损伤727

十九、膝关节骨软骨骨折731

二十、股骨髁剥脱性骨软骨炎734

二十一、髌股关节滑膜嵌入综合征736

二十二、脂肪垫和翼状韧带的损伤与肥厚738

二十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738

二十四、膝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739

二十五、膝关节周围滑囊炎741

二十六、运动员的膝外侧疼痛综合征(包括髂胫束摩擦综合征)742

二十七、鹅足腱弹响症744

二十八、膝关节外伤性脱位745

二十九、膝关节骨折或脱位合并胭部血管损伤746

三十、急性上胫腓关节脱位746

三十一、上胫腓关节扭伤747

三十二、膝关节纤维性强直747

一、胫骨前挫伤与血肿752

第十节 小腿部的运动创伤752

二、网球腿和小腿三头肌损伤753

三、运动员的创伤性跟腱腱围炎755

四、运动员和演员的跟腱断裂(包括部分断裂)759

五、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762

六、胫前间隔和小腿外侧间隔综合征767

七、运动员间歇跛行770

第十一节 踝及足部的运动创伤771

一、踝足部解剖提要772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777

三、踝关节骨折785

四、运动员内踝疲劳骨折788

五、运动员踝关节骨关节病788

六、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795

八、腓骨肌腱外伤性脱位796

七、距骨切线骨软骨骨折796

九、腓骨肌腱弹响798

十、胫后肌腱外伤性脱位798

十一、腓骨长短肌腱断裂798

十二、足踝部滑囊炎799

十三、运动员足跗间关节扭伤799

十四、距骨脱位与距骨骨折脱位800

十五、距骨外突骨折802

十六、跖跗关节脱位802

十七、第五跖骨结节骨折804

十八、第五跖骨近1/3骨干骨折804

十九、26内侧种子骨骨折805

二十、运动员跟骨前上突骨折与第二跟骨损伤805

二十一、跖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809

二十二、足舟骨疲劳性骨折810

二十三、运动员副腓骨疲劳性骨折811

二十四、运动员距骨颈疲劳性骨折811

二十五、运动员足的副舟骨损伤811

二十六、运动员距后三角骨损伤及第二距骨损伤814

二十七、运动员跟距后关节骨关节病816

二十八、运动员舟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817

二十九、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818

三十、跟骨下骨刺818

三十一、运动员足的跖腱膜断裂819

三十二、运动员足跟挫伤820

三十三、运动员跖痛病820

三十四、跖间“神经瘤”(Morton病)820

三十六、?外翻821

三十五、跖管综合征821

三十七、跖骨头无菌性坏死823

三十八、跟骨骨骺撕脱824

三十九、跟骨骨骺炎824

四十、足踝腱鞘炎824

四十一、运动员跟距骨桥和跟舟骨桥损伤824

第十二节 运动员的骨骺损伤及骨软骨炎825

一、有关解剖及生理825

二、受压骨骺骺板分离及骨折828

三、牵拉骨骺的分离与骨折830

四、儿、少运动员的骨软骨炎830

第十三节 头部的运动创伤833

一、解剖提要833

二、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检查及其意义834

三、急性颅脑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其处理835

四、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836

五、拳击运动的头部创伤837

第十四节 运动员周围神经的微细损伤837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一般知识838

二、运动员肩过度外展综合征838

三、自行车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840

四、射击运动员的尺神经损伤840

五、自行车运动员的腓总神经损伤841

六、翼状肩胛症841

七、运动员的肩胛上神经损伤841

八、尺神经迟延性神经炎842

九、运动员股神经麻痹843

十、几种少见的神经压迫综合征843

第十五节 胸腹部运动创伤845

第十六节 运动员耳部及眼部的运动创伤848

第十七节 运动创伤后的康复训练问题849

第十八节 CyBex在运动创伤康复及运动训练中的应用855

第十九节 关节镜术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859

第十一篇 医疗体育864

第一章 医疗体育的定义、内容和发展简史864

第二章 医疗体育的力学基础867

第三章 医疗体育的生理基础870

第四章 常用的功能评定方法877

第一节 肌力评定877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检查886

第三节 心电运动试验888

第四节 代谢当量测定896

第五章 常用医疗体育设备898

第六章 医疗体育方法899

第一节 按运动学(力学)原理的治疗方法899

一、发展肌力的方法(肌力练习)899

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方法902

三、增强耐力的方法904

四、其他医疗体育方法907

第二节 按神经发育规律的治疗方法911

第三节 按补偿原理的治疗方法915

第四节 传统医疗体育方法917

一、按摩917

二、气功922

三、拳术927

第一节 运动处方原则930

第七章 运动处方930

第二节 心驻病人的运动处方933

第三节 特殊医学问题的运动处方934

第八章 各种疾病后的医疗体育936

第一节 运动系统损伤后的医疗体育936

一、骨折和脱位后936

二、截肢后939

三、断肢再植后941

四、周围神经损伤942

第二节 运动系统疾病后的医疗体育944

一、颈椎病944

二、肩周炎947

三、腰痛949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951

五、平足952

六、脊柱侧弯953

七、类风湿性关节炎957

八、强直性脊椎炎959

九、骨关节病961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后的医疗体育962

一、偏瘫962

二、截瘫975

三、脊髓灰质炎977

第四节 脏器疾病后的医疗体育980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980

二、呼吸系统疾病991

三、消化系统疾病1001

四、代谢障碍疾病1008

五、其他1013

1996《实用运动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曲绵域等主编 199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运动医学(1991 PDF版)
运动医学
1991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运动医学讲义(1962 PDF版)
运动医学讲义
1962
运动医学(1959 PDF版)
运动医学
1959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医学(1978 PDF版)
运动医学
1978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医学(1961 PDF版)
运动医学
196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运动生理(1984 PDF版)
实用运动生理
1984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运动医学  修订版(1965 PDF版)
实用运动医学 修订版
1965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运动处方(1993 PDF版)
实用运动处方
1993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济监督通论(1992 PDF版)
经济监督通论
1992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运动医学(1990 PDF版)
运动医学
1990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垦经济发展纵论(1994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垦经济发展纵论
199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实用运动营养问答(1993 PDF版)
实用运动营养问答
199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医学(1978 PDF版)
运动医学
1978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运筹学(1987 PDF版)
实用运筹学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运动医学(1996 PDF版)
运动医学
1996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