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前教育》求取 ⇩

理论篇1

第一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社会学分析1

第一节 经济与学前教育1

一、经济与教育1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3

第二节 政治与学前教育4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4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5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6

第三节 文化与学前教育8

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8

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8

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9

四、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10

五、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11

六、文化选择与教育12

七、文化变迁与教育12

八、文化与学前教育13

第四节 社区与学前教育13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13

二、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6

三、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17

第五节 人口与学前教育24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24

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24

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之影响25

三、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26

第六节 人的社会化与学前教育26

一、人的个体社会化27

二、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28

三、社会化过程和学校教育29

四、儿童社会化过程与学前教育29

第二章 现代学前教育与人的发展32

第一节 天性—教养之争32

一、江山易改,天性难易33

二、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5

三、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38

第二节 诱导—促进之争39

一、前苏联教育学家的看法40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两种界说41

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45

第三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流派49

第一节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实践49

一、基本教育思想50

二、教育方法52

第二节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及其流派53

一、基本教育思想54

二、教育方法55

第三节 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7

一、教育即生长58

二、教育即生活58

三、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59

第四节 成熟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9

一、成熟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60

二、成熟主义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贡献61

第五节 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62

一、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63

二、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63

三、道德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63

四、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64

第六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64

一、基本观点65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65

第七节 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66

一、基本思想66

二、学前教育思想67

第四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69

第一节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69

一、现代胎教的兴起70

二、超前教育观念与超常儿童的培养72

三、儿童发展本身开始作为教育的目标74

四、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76

五、对学前教育过程的新认识78

第二节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81

一、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多样化趋势81

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85

三、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86

四、学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87

第五章 现代学前教育在世界各地88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88

一、教育目标88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89

三、行政管理与经费90

第二节 美国的学前教育91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91

二、教育目标92

三、行政管理93

四、师资94

第三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95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95

二、教育目标96

三、幼儿教育类型与课程内容96

四、教育行政及经费97

五、幼儿教育师资97

第四节 日本的幼儿教育98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98

二、教育目标99

三、课程内容100

四、行政管理与经费102

五、师资102

第五节 以色列的学前教育103

一、国立幼儿园104

二、托儿所106

三、集体农场幼儿园106

育儿篇107

第六章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107

第一节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107

一、生理发展108

二、心理发展108

第二节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教育112

一、给儿童以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112

二、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113

三、提供适当适量的玩具113

四、音乐教育116

五、儿歌117

第七章 一岁和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118

第一节 一岁和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119

一、动作发展119

二、认知发展119

三、社会性发展120

四、总体心理特征121

第二节 一岁和两岁儿童的教育123

第八章 三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129

第一节 三岁儿童的心理特征129

一、强烈的好奇心129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130

三、总体心理特征130

第二节 对三岁儿童的有效教育134

一、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134

二、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135

三、培养儿童生活能力和良好的习惯136

四、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137

第九章 四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139

第一节 四岁儿童心理的几个显著特征139

一、活泼好动139

二、具体形象思维141

三、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141

第二节 四岁儿童的教育要点143

一、引导儿童观察生活143

二、培养儿童的同情心144

三、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144

四、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145

第十章 五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148

第一节 五岁儿童的心理特征148

一、爱学、好问149

二、抽象思维发展151

三、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152

四、有意行为的增多152

五、个性初步形成153

第二节 五岁儿童的教育要点154

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诸多方面的能力155

二、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157

三、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159

四、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运动160

第十一章 育儿守则162

守则一:作好榜样162

守则二:恪守一致165

守则三:提示在先167

守则四:尊重儿童168

守则五:善用鼓励169

守则六:适当回避171

第十二章 育儿环境173

一、和谐的生活气氛174

二、整洁幽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174

三、文化生活的渗透175

四、有属于儿童的天地177

五、危险事故的防犯178

第十三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118

一、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182

二、培养幼儿的同情及助人行为184

三、培养幼儿的协商与合作意识186

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摆脱孤独187

五、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的说谎行为189

六、正确培养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193

第十四章 儿童不良行为矫正196

一、执拗发脾气的矫正196

二、过度侵犯行为的矫正198

三、胆怯和孤独的改善199

四、口吃的矫正200

五、不良习惯的矫正201

德育篇203

第十五章 我国幼儿德育研究的新进展203

一、幼儿德育心理研究的发展203

二、幼儿德育内容研究的发展207

三、幼儿德育技术与方案的研究209

四、幼儿德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213

第十六章 幼儿德育技术之一:移情训练217

第一节 移情训练的理论研究217

一、移情的概念与结构217

二、有关儿童移情的主要研究219

第二节 移情训练的实验研究228

一、研究目的和假设229

二、实验程序230

三、实验步骤234

四、实验结果240

第三节 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启示245

一、移情训练技术的有效性245

二、移情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253

三、移情能显著减少攻击性行为256

第十七章 幼儿德育技术之二:角色扮演258

第一节 角色扮演的理论及相关研究258

一、角色、角色承担能力及角色扮演释义259

二、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261

三、角色扮演、角色承担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密切关系264

第二节 角色扮演的实验研究265

一、研究的意义265

二、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266

三、研究方案267

四、实验结果274

第三节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及其启示280

一、大班幼儿角色承担能力发展的特点280

二、大班幼儿的角色承担能力水平与其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284

三、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286

四、总的结论291

五、教育建议292

第十八章 幼儿德育技术之三:价值澄清294

一、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法296

1、说教296

2、限制选择296

3、奖励和惩罚296

4、榜样与模仿296

二、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价值澄清法297

(一)价值澄清法的步骤297

(二)价值澄清法的原则299

(三)价值澄清法的方法301

第十九章 幼儿德育的去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其实践309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自我中心化现象及其相关研究310

一、皮亚杰的“自我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化”理论311

二、国内外近七十年来关于自我中心化理论的纷争320

第二节 幼儿德育的去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329

一、幼儿德育的去自我中心化理论329

二、德育理论的相关研究330

三、去自我中心化训练的相关研究332

四、自我中心化——幼儿社会性发展系列教育活动336

第二十章 三种常见幼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339

一、研究方法340

二、结果与分析342

三、讨论与建议347

附录352

附录一:移情——亲社会行为系列教育活动352

附录二:角色扮演训练系列教育活动方案365

附录三:去自我中心化系列教育活动方案376

参考文献390

后记399

1993《现代学前教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梁志燊著 1993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教育引论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人(1992 PDF版)
现代教育引论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人
1992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说( PDF版)
现代教育学说
现代教育学说(1930 PDF版)
现代教育学说
1930
现代教育学说(1934 PDF版)
现代教育学说
1934
现代教育学(1997 PDF版)
现代教育学
1997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1999 PDF版)
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
1999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1999 PDF版)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1999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1997 PDF版)
现代教育学
1997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史(1994 PDF版)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史
1994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1996 PDF版)
现代教育学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现代佛学大系46  佛教的人生观(1984 PDF版)
现代佛学大系46 佛教的人生观
1984 弥勒出版社
现代教育学(1986 PDF版)
现代教育学
1986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学前教育(1980 PDF版)
学前教育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哲学(1996 PDF版)
现代教育哲学
1996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引论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人(1992.07 PDF版)
现代教育引论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人
1992.07 开封市:河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