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无节操要度娘和我来承担:百度搜索提示页面被黑客入侵

以前穆童在百度搜索东西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一些网站被:百度提示您:该页面可能因黑客侵入而存在安全风险,我当时还真以为这些网站真的就是被黑客入侵了呢,看到那些网页敬而远之生怕有什么高级病毒在我点开网页的时候感染了我的计算机。而事实呢?并非如此!

要不是看到穆童博客的一个网页也被百度提示:该页面可能因黑客侵入而存在安全风险提示。我可能还是那么认为的真是被入侵了。如下图所示:

页面被黑客侵入存在安全风险

刚看到这个提示的时候,可不了得,着实吓了我一跳。NND谁那么闲来黑我的博客啊。可当我将鼠标放在哪行提示上时,又弹出了一个对话框,显示:

所谓的“违规”内容被误报为黑客入侵

所谓的“违规”内容被误报为黑客入侵

擦啊,什么违规?在看看居然是电脑管家报错的。百度什么时候出了电脑管家?仔细一看,妹的,然来是腾讯的那款垃圾软件。哥一向对腾讯没啥好感。本来不想扯你,你这找骂。哥写文章都是反复检验的,完全对得起党(这是首要的)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群众,这傻X居然说我违规,我规你妹啊。

百度这个安全联盟说实在的,为了一起来反360现在反而损伤了自己的根基,使得搜索质量的不准确性、误导性加大了不少,这次的算法升级也是一个熊样,我心中的女神:度娘也在这次升级中被无数黑帽SEOer给糟蹋了(不知道是碰到的还是这些SEOer真的那么厉害)。

于是我立马进入内容查看到底哪里“违规”了,擦啊,不就写了几个天朝、几个XX(真的就是“XX”这两个字母,不是别的东西)、几个色字。这几个内容本身就和电视棒脱离不了关系,难不成要我介绍怎么组装电脑不给介绍硬盘吗?这不是误导广大基友么?哥绝对不会那样,哥写就要写个明白,写个全面。不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怎么对得起作为最睿智的灵长类动物领袖的身份?人家奥巴马会怎么看我?

扯远了,剩下的就是给腾讯申诉(提到这个就有辱我智商),然后也得给我仰慕已久的高贵而美丽的度娘姐姐一份“情愿表”希望能尽早给消除这个误报。唉,明明是腾讯的无节操却要度娘和我们小站长来承担!度娘……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啊!!!

Linux系统(Debian和Ubuntu)下彻底删除wine的办法

wine是一个在linux下模拟windows的东西,不过这个wine很难卸载,所以我专门写了怎么卸载这个东西的办法:

1、终端中执行sudo apt-get remove wine1.3(wine1.3是你安装wine时的软件包命,如果你当时之间apt-get wine来安装的就直接输入apt-get install remove wine)

2、删除wine的目录文件:sudo rm -r /home/username/.wine(username是你的用户名)

3、卸载残留的软件包:sudo apt-get autoremove

4、清理wine模拟运行的windows程序:sudo rm -r /home/username/.local/share/applications

5、清理残余的windows程序:sudo rm -r /home/username/.config/menus/applications-merged/wine*

注意,这里以root权限使用了rm -r命令,这个命令很危险,如果路径输入错误可能会直接悲剧,慎重点哈

Niconico动画播放速度很慢缓冲很久的解决办法

这一招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希望能让有同样困扰的同学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众?),在中国看niconico不仅仅是慢,而是无法忍受。我即使开日本专线VPN,周六周日和晚上高峰时段,也要花三倍的时间去缓冲一部视频。而且缓冲条走的极不稳定!相比之下看youtube都用不着缓冲。说明不是国际出口的问题。那么有啥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专线VPN本身已经优化过路由,说明我们不能再通过对路由做手脚提高速度。有啥办法呢?哥告诉你,哥有办法。

用火狐浏览器下载

首先你要是Niconico付费会员(Niconico动画网付费高级会员试用感受)。至于为什么,下面再说。 然后安装火狐浏览器,再安装adblock plus套件,Auto-Proxy套件,Flashblock套件,Greasemonkey套件,Nicofox套件。

因为我们访问这个网站已经够慢了,当然要想办法减少它上面无用的内容,比如广告啊广告等等广告之类的。adblock plus套件能拦截下大多数广告。然后呢,有些可能不是广告,但用处不大的内容,我们也能自己写个脚本把它过滤掉,所以需要Greasemonkey。写JS脚本很简单,甚至都不用学。

Auto-Proxy套件就不用解释了,没有它你都打不开这个网站。

Flashblock套件让你在打开一个视频的时候,预先锁定它,不去缓冲它。然后就轮到本文的主角:Nicofox套件。

这个套件是台湾人写的,有很多有趣的功能。这里我只谈它的下载功能。你打开一个网页,锁住它,先不要缓冲它。然后点开nicofox的下载窗口,下载这个视频。

看看速度有多快?我用2M 网通 adsl,dreamhost ssh,付费会员帐号。足足有满速160KB/s的速度!即使在尖峰时段也有60-70kb!这样一部100M的视频,十分多一点就下完了。包括所有弹幕。如果你去缓冲这样一部视频要多长时间?我告诉你,最少要一个小时。(延伸:详解:4M/2M/1M宽带下载速度是多少

如果你不是付费会员,那么还是没有这个速度。我过去在低画质时段,经常是二十多k,二十多k,而且非常不稳定。所以说nico承诺的这个专用回线,的确不是瞎吹的!我连续测试了三天,付费会员帐号的下载速度非常快而且稳定!

等你下完了,好。这时候点击flashblock的按钮,开始缓冲这部视频吧,你会发现,一秒就缓冲完了。为什么?因为nicofox把视频下到了firefox的缓存里头!浏览器直接读取就行了!

(实际上,它是通过浏览器缓存进行下载,在缓存中拼凑出完整的文件,再拷贝到你指定的文件夹。)但是这个办法有个缺点,那就是session的时效性。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视频大于20M,等你下完,网页的session也失效了。你这时候缓冲它会返回一个错误。

但是没关系啊,你已经把它吓到了硬盘上。可以用nicofox自带的弹幕播放器播放。所以上面所说的方法,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在网页界面看罢了。你完全可以下载完之后,直接关掉网页,用nicofox或其他的弹幕播放器播放。

推荐nicoplayer这个播放器,它是日本人开发的,设定十分详细,可以手动调整弹幕的算法,还能用自带的下载器下载视频和弹幕。只不过不支持内设代理,在中国这可是致命的缺陷。我已经写了一封邮件给开发者,希望下一个版本能有所调整。

缘由猜想

最后我解释一下这么做的原理。其实我也不懂技术,只是猜想。为什么下载会比在浏览器里缓冲快?缓冲不也是下载吗?想必很多人都有类似经验,访问国外网站时,速度极慢,奇怪的是下载东西却很快。

为什么Niconico动画播放那么慢呢?这就像火星探测器和地球通信一样。信号来往,有半个小时的延迟。探测器发出信号———地球接受信号,处理,返回信号———探测器接受信号,行动。我操,一个小时过去了。

但是假如地球往探测器发送一个文件流,即便有延迟,但是信号会绵延不绝的抵达火星,即使这个信号是半个小时前发出的。探测器每接受一个信号,下一个信号就紧接着抵达。

这就是 Niconico 下载为什么会快的原因。如果路由畅通。不存在不稳定现象的话。如果你写过脚本来获取视频下载地址的话,那么你会知道,视频不是保存在一个服务器上的。而是被分成几十,上百小段,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因此浏览器很可能是在:发出信号,获取视频地址,等待应答———漫长的时间————服务器回复。这个回环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用nicofox下载,可能是因为形成了数据流,所以充分了带宽,无视了延迟。当然我也只是猜想而已。

迅雷离线不能下载迅雷专用连接(下到PHP文件)的解决办法

迅雷的离线下载,是不能下迅雷自己的专有链接的。如果您把迅雷的专有链接扔离线下载,您会下到一个PHP文件。

用Vim文本编辑器打开这个文件,发现里面写有tracker服务器地址一类信息。于是更名为.torrent之后再扔进离线。哦~这就可以下了,作为BT任务。

为什么不直接装迅雷?我是绝对不会在机器上装迅雷的,哪怕是在沙盘里。哥有洁癖。

Emacs是什么?说说我认为的这个黑客专用文本编辑器

Emacs是什么?它是个文本编辑器,emacs和windows自带记事本一样都是文本编辑器,就像我和奥巴马都是人类一样。我为什么选择emacs而不是vim?理由有三:

  • emacs是gnu计划的第一个项目,可以说它和理查德·斯托曼的大胡子一样有着图腾般的宗教性象征意义,这是vim没有的
  • emacs的根基是用c写的一个lisp解释器,其他部分全是用lisp写的。你不觉得这个构想非常酷么?《社交网络》里马克伯格就是用emacs
    和perl黑掉了哈佛(是哈佛么?)所有的网站。你不觉得emacs本身就很酷么?有点“专业黑客就要用emacs”的感觉么?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emacs的扩展语言是Lisp,反正早晚都要学Lisp的,而vim的扩展语言是一个特有的普通脚本语言,学了只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反正我是这么认为。

今天基本搞定了emacs,指的是搞定了这货作为一个编辑器的基本功能,接下来的路还长的很。我的环境是32位linux mint13 xfce,emacs23.3 从源安装。

首先是个人配置文件,就是和.vimrc一样的玩意儿,安装vim后,会默认建立这么一个东西,并往里写入一些脚本,就像.bashrc一样。但是emacs默认是没有这个文件的。根据gnu网站的说法,这货叫做init file,程序会默认到家目录下寻找.emacs,如果没有的话,到.emacs.d/下寻找init.el,但是默认是全没有的。有.emacs.d目录,但是下面只有auto-save-list。自己手动建立一个(在家目录下),emacs .emacs.

内容是:

(global-unset-key (kbd "C-SPC"))
(set-default-font "DejaVu Sans Mono-14")
(set-fontset-font (frame-parameter nil 'font)
'han'("WenQuanYi Micro Hei"))
(defun toggle-fullscreen()
(interactive)
(x-send-client-message
nil 0 nil "_NET_WM_STATE" 32
'(2 "_NET_WM_STATE_FULLSCREEN" 0))
)
(run-with-idle-timer 0.1 nil 'toggle-fullscreen)

基本都是google来的,以前也不会lisp,凭着一点点编程基础,勉强能看懂不到 一半。

(global-unset-key (kbd “C-SPC”)) 指的是解除ctrl+空格的键位绑定,因为和系统的切换输入法冲突。

(set-default-font “DejaVu Sans Mono-14″)
(set-fontset-font (frame-parameter nil ‘font)
‘han’(“WenQuanYi Micro Hei”))

指的是切换默认字体,默认字体难看而且太小。主要意思呢大概就是说设置DejaVu Sans Mono为默认情况下的字体,字号为14号。然后再设置一个字符集,设置字符集字体为WenQuanYi Micro Hei(文泉驿微米黑),当编码为非拉丁字母时,系统自动会在/etc/fonts/conf.avail中寻找编码,比如汉字,就对应han,泰文就对应thai,等等。当系统找到编码之后呢,就搜索编码后面的字体了,如果成功找到了,便显示出来,找不到就报错。

(defun toggle-fullscreen()
(interactive)
(x-send-client-message
nil 0 nil "_NET_WM_STATE" 32
'(2 "_NET_WM_STATE_FULLSCREEN" 0))
)
(run-with-idle-timer 0.1 nil 'toggle-fullscreen)

指的是打开emacs时自动全屏,因为我的屏幕太小,这是在ubuntu论坛找到的,意思是啥不明白。这样打开emacs时就会自动放大字体然后全屏了,但是依然ctrl+空格无法切换输入法,emacs显示键位未绑定,但是中断到这里被拦截了,没有继续向下传。我是修改了ibus的快捷键,从c+空格换成shit+空格。

但是切换为拼音输入法也无法输入中文,输入不进去,google之后sudo emacs /etc/environment,添加

LC_CTYPE="zh_CN.UFT-8"

修改完毕以后,重启生效。可能因为我安装的是英文系统,这样改过后显示依然是英文。emacs就可以输入中文了,再加上一行

(run-with-idle-timer 0.1 nil 'delete-other-windows)

本来打开后会有一个额外的开始界面,这样就去掉了。这和打开后手动按C-x 1 效果是一样的。

我对emacs的理解

emacs的底部是一个用c书写的lisp解释器,这只上所有都是用lisp书写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lisp。你在buffer里打字时实际上是一个单纯的文本编辑器。所有的Ctrl-,alt- 组合键运行的都是绑定的命令,这在帮助里可以看到。比如C-x 1运行了delete-other-windows这个Lisp函数。一切都是lisp函数在起作用,你也可以写自己的lisp函数来定制emacs,可以把简单的函数写在。emacs文件里,也可以写在el文件中然后在.emacs里载入,使用时可以绑定在相应键位上,也可以M-x来执行。总之,emacs的功能全来自那些复杂的lisp函数,离开这些代码,emacs就只是一个单纯的记事本而已。

CUE文件怎么打开?是什么格式有什么作用?2大用途须知晓

最近我看到一些听音乐和下载了大文件(通常是装系统、视频、游戏之类的文件)的网友们反映了这个关于CUE文件的问题。一个最常问到的就是:CUE文件怎么打开?其实打开CUE文件很简单,只要通过记事本就可以打开它(如果双击不行那就打开一个TXT文件然后将CUE文件拖入其中即可),打开后会发现什么呢?里面全是字母数字或零散的几个中文,通常这个时候您也不太清楚这些CUE文件的作用。现在留给大家的疑惑是:CUE文件的作用,而非是怎么打开它(其实你已经知道了)。 其实,它常见的作用有两个:引导加载、描述音乐文件

引导加载

如果您不小心看到了我以前介绍bin文件格式的那篇《怎么打开与安装bin文件》 的话,你会发现那篇文章里面也提到过CUE文件。在通常情况下,当您下载了一个bin文件时,都会有一个CUE文件,这两个文件通常是一起出现的。如果您下载了一个系统镜像、游戏、或者视频那么应该就包含这个CUE文件。这个时候CUE文件的作用看起来是专门用来加载bin文件的,当你使用虚拟光驱来打开这个CUE文件时,CUE就告诉虚拟光驱去读取bin文件。它看起来有点像指导员的作用。所有,如果您是这种情况(同时看到了CUE和bin文件),可以使用下列虚拟光驱来打开它:

WindowsWindows系统

EZB Systems UltraISO(软通牒 天空下载)
WinMount International WinMount?(由中国视算科技开发,中文用户正版免费)
Alcohol 120%(英文)
DT Soft DAEMON Tools(精灵虚拟光驱)
任何文本编辑器(比如记事本)

描述音乐文件

如果您是在处理音乐文件是遇到了这个CUE文件,那么这个时候它主要是用来描述音乐文件的,它的作用能使我们可以对较长的音乐文件进行选曲,一个类似的被人问到的问题是这样的:使用CUE文件分割MP3文件成单独的曲目。这对于那些很长的音乐文件很有帮助,比如一个很长的CD。通常CUE文件还可以包含音乐的作者、每个曲子播放时长、创建排序等。您可以使用下列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

WindowsWindows系统

Medieval CUE Splitter 1.2(免费的分割音乐软件,华军下载)
Foobar2000
SQIANG Easy Cue Editor
VideoLAN VLC media player
任何文本编辑器(比如记事本)

mac苹果Mac OS X

VideoLAN VLC media player
任何文本编辑器

linuxLinux系统 

VideoLAN VLC media player
任何文本编辑器

上文中所提到的都是正版软件的官方或正规销售渠道的连接,当然,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也能发现它们的中文破解版、绿化版等。您可以更具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另外,虽然文本编辑器可以打开CUE文件,但并不适合用它来分割MP3等操作(虽然也可以用),相比之下专用软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QQ for linux fcitx输入法不能用的解决办法

昨天折腾到深夜终在新的Linux系统上把QQ for linux安装搞定了,但是今天发现还有一个很纠结的东西就是QQ for linux在fcitx输入法不能用了……纠结了好长时间终于发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

在QQ for linux的输入框中右击鼠标,选Input Methods,选X Input Methods就可以了

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不过总比没有强,呵呵,另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换用ibus输入法就行了

7种linux QQ那种最好用?还是QQ for Linux的deb包最给力

在天朝目前的上网环境下,我个人认为限制windows用户向linux转移的三大因素是电脑游戏、QQ和office。本人玩linux也有三五年了,真正意义上的用linux却真不多,现在正好是十一假期,好好整了一下linux的应用,算是基本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吧。

首先声明,本人使用的linux版本是基于debian/ubuntu的深度定制版,即linuxdeepin,使用这个版本的主要原因是集成了32位兼容库等很多我常用的东西,当然对于其他linuxer来说不一定你适合。不过如果你用的是64位版的linux(amd64)那么你必须安装32位兼容库才能使用QQ for linux。

debian/ubuntu不同于windows,该系统并没有在64位版本中内置32位兼容库,所以64位debian/ubuntu用户必须安装32位兼容库来运行32位程序,安装32位兼容库的方法:输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那么linux QQ那种最好用?

7种linux QQ

下面说下QQ for linux。QQ for linux是linux下最垃圾的QQ版本,但是却是唯一一个官方发行版,所以很多功能上的支持是很不错的,比如能截图,能传文件。不过自从QQ for linux在2010年10月最后一次更新后QQ for linux已经两年没有更新了,虽然协议还可以用但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在新的debian/ubuntu下已经不能安装了。除了QQ for linux外linux下还有很多QQ客户端,大致可以分成一下几类:

1、虚拟机+QQ

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也是最笨的方式,虚拟一个windowsXP,然后安装一个QQ,做一个800MB+的超大QQ……不过也不是一点都不可取,这样的QQ最起码非常稳定(不考虑机能的情况下),而且基本支持windows下QQ的全部功能,代价是浪费了能跑一个XP的机能……众所周知跑linux的电脑除了逆天的超级电脑其他性能都不是很好,这样的代价却是有点大。

2、WEBQQ

WEBQQ也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把浏览器的Flash player装好,这可能多多少少需要点技术,当然,对于内置flash播放器的chrome来说WEBQQ就是傻瓜是操作。WEBQQ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比虚拟机的QQ还要稳定,但基于flash却导致CPU占用过高(linux下flash的老毛病)而且上QQ就必须要开个浏览器,很不习惯,还不能发文件,不能截图

3、基于WEBQQ的第三方QQ

比如python QQ,这类客户端就是通过一些手段给WEBQQ加了个壳而已,算是解决了WEBQQ必须开网页的问题,但是不能截图, 不能传文件的弊端还在。

4、软件破解QQ协议

这类客户端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配置起来比较麻烦,比如Empathy等,使用时可以吧QQ和gtalk、msn、人人等捆绑到一起,信息集中处理,但是弊端是不能截图、不能传文件、还有就是QQ号容易被锁定……个人感觉不怎么有前途。

5、黑盒技术做的第三方QQ

比如eva等,功能一般比第三方软件+QQ协议要强悍但是一样是老被锁定,而且最近这些第三方QQ都不怎么更新了。

6、wine+windows版QQ

wine QQ是linux下实现全功能QQ最有效的办法,但是配置难度超高,而且QQ一旦更新就可能要重新配置,windows版QQ是更新很快的,所以wine+qq的稳定性很难保证。本人配置了大概一下午,最后虽然基本成功了但是问题太多,也不稳定,最后放弃了。

对比这几种方案,我们发现如果要稳定就一定要选腾讯官方或者与官方接近的版本,而要多功能就与尽可用windows版。经过对比,wineQQ和第三方QQ or 第三方协议太不稳定、虚拟机太浪费,可以用的就只有WEBQQ与QQ for linux了。

Linux for qq安装

运行中的Linux for qq

WEBQQ的傻瓜是使用我就不多说了,下面介绍下怎么在新版的debian/ubuntu下安装QQ for linux:

新版Linux安装QQ for Linux

首先,从官网上下的QQ for linux deb包是不行的,这个是最老的版本。官网上的tar.gz包是更新过的,只是没有打包成deb罢了。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ubuntu中文论坛上有人给打包成了deb,用的是和老版同样的控制文件,只是把文件换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控制文件修改一下,让QQ for linux可以安装到新的debian/ubuntu下。

我们先去ubuntu中文论坛上下载deb文件,这个比官网上要新一点,但是也不能用。点此下载

下载好后在终端中转到下载目录,我的下载目录是Downloads,deb的文件名应该是linuxqq_v1.0.2_i386.deb,我们先把deb解压:

cd /home/huanr/Downloads(换成你对应的下载目录)
dpkg-deb -x linuxqq_v1.0.2_i386.deb qq
dpkg-deb -e linuxqq_v1.0.2_i386.deb qq/DEBIAN (一定要大写)

然后编辑qq/DEBIAN下的control文件,如果编辑后无法保存可以用sudo gedit /home/huanr/Downloads/qq/DEBIAN/control来修改。打开找到第七行,吧Version:v1.0.2中的第二个v删掉,改成Version:1.0.2,保存。

然后执行dpkg-deb -b qq huanr_qq_linux.deb来重新打包,等打包完成就可以直接双击安装了(ubuntu12.04用户可能需要用命令:sudo dpkg -i huanr_qq_linux.deb来安装,64位ubuntu用户可能需要执行:sudo dpkg -i –force-all huanr_qq_linux.deb来安装)。不想自己打包的我会吧自己打包好的deb放上来的,大家可以下载:windows live的Linux for QQ deb包下载地址,下图是安装包截图:

Linux for qq deb安装包

Linux for qq deb安装包

Niconico动画网付费高级会员试用感受

今天买了一个月高级会员,因为上网差不多一半时间都耗在这个网站,加上客观来看,它的确大大促进了我的日语水平。一月是525日元,Paypal支付。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比我想象中长了几乎三分之一,于是合一个月从三十变成了四十。少许有点肉痛,不过话说回来,三十和四十又有什么区别呢。以下是试用感受,有疑问的同学请务必看一看:

付费得到的好处

上午非高峰时段和免费账户差不多没什么区别。下午和晚上(以及周末,日本的法定假日)都能享受高画质了!但是nico官方承诺的特典,活动,还有第一时间放送的新番动画和你是没啥关系的。活动你参加不了,看新番限制日本IP(不过也有办法,后面再说)。生放送也看不了!如果你能忍受断断续续的播放就另说。

Niconico承诺给高级会员专用线路,并且速度更快。

这对日本人来说是没意义的。日本的网速世界数一数二,他们IE自带的下载就有约5-10M每秒的速度(延伸: 详解:4M/2M/1M宽带下载速度是多少 ),因为日本政府立法,强制规定铺设网线时必须使用光缆。这才叫真正的高瞻远瞩(就和明治维新伊始,倾全国之力普及义务教育一样)。因此不管Niconico开不开额外线路,日本人看视频根本不存在卡的可能。专用线路大约就是缓冲10秒与缓冲5秒的差距。

对我们来说,速度主要由路由路线和国际出口带宽决定,不管nico把口子开的多大,我们也接受不到那些数据。那么专线就无意义了么?也不是,至少我感觉有了专用线路稳定多了,缓冲视频的时候很少出现错误/无法读取等状态。虽然速度每提高,至少稳定了一点。

晚上能看高画质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传输量的加大,加上每到晚上国际出口便拥堵不堪,所以看视频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大大变慢了!有心购入高级会员的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因为直播炸药奖的原因,niconico已经被封。要想更好的利用niconico付费高级会员,有必要在翻X加密手段上做进一步优化。

PS:3月6日更新,专有线路的确大大提高了连线速度!看我的下一篇日志。

支付方式

niconico已经开放Paypal支付,迈出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其实这个更新是在2月出的。我付完款才看到。注册一个全球通用的paypal帐号,关联你的双币信用卡,就能自由支付了。这笔交易在我Paypal和信用卡网上银行的账单上都标记为日元,但最后实际上计入了美元账户(因为我的卡是VISA 美元-人民币 双币卡)。不清楚Paypal有没有从中扣除汇率转换手续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扣了,其数额之小也可以忽略不计。

TBI文件怎么打开?将TBI文件转换改成JPG来打开

一个开网店的朋友问到这个问题,别人提供给他的一个数据包里面的文件都是TBI格式文件不知道怎么打开。好在我以前也弄过淘宝和拍拍网店知道TBI文件是个图片文件。那么这个TBI图片文件怎么打开呢?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就是安装一个淘宝助理,这个TBI格式文件就是给淘宝助理上传到网店的。上去之后就现实为图片了。

方法二:由于TBI本身是图片文件,虽然直接双击无法打开,但是其实只要将TBI格式文件转换改成JPG格式文件(就是将.tbi修改成.jpg)然后双击就可以打开了。

对于第二种方法如果你的图片很多,不必一个个的将.tbi修改成.jpg是很费时间的,我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您可以使用批量修改文件格式来实现。

首先在tbi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里建一个TXT文件,然后打开这个空白的TXT文件在里面输入ren *.tbi *.jpg然后点击记事本左上角的

文件另存为→选择“保存类型”→选择“所有文件”→再在文件名栏输入文件名.bat

然后双击这个文件名.bat文件就可以将所有TBI文件转换成JPG图片格式了。这个时候只要双击就可以打开TBI文件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