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3年山西省10个区域测报站黏虫1、2代成虫始见期及虫源性质1)》

《表3 2013年山西省10个区域测报站黏虫1、2代成虫始见期及虫源性质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试论山西省黏虫越冬代中转区域及1、2代蛾量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本地”指成虫由本地幼虫转化而来;“外地”指成虫由外地迁入。表中均以当代成虫发生前期计算解剖雌蛾和卵巢数量。

根据2013年山西省10个测报区域站1、2代成虫发生前期雌蛾卵巢发育级别比率,显示不同地区的虫源不同(表3)。其中,昔阳、武乡、白泉、离石、汾阳、应县和阳高1代成虫3级以上卵巢比率为60%~90%,2代成虫3级以上卵巢比率为80%~100%,即该6地1、2代成虫以外来虫源为主;芮城、王郭、南湖和阳高1、2代成虫3级以上卵巢比率均在33.3%以下,即以本地虫源为主。根据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北迁[4]的黏虫(越冬代)迁飞路径,山西省各地为越冬代成虫的主要迁入地,而本研究证明芮城、王郭、南湖和阳高的1、2代成虫以本地虫源为主,则可推定这些区域应有越冬代黏虫在当地滞留产卵,继而发生下1代。因此,推断越冬代黏虫在山西省可能有3个滞留区域,即南部运城区域(主要是芮城一带)、中部区域(主要是王郭、南湖一带,从太原晋源区至忻州忻府区)和北部区域(主要是阳高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