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MACC再分析臭氧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站臭氧柱浓度的平均值及其间的线性回归系数》

《表3 MACC再分析臭氧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站臭氧柱浓度的平均值及其间的线性回归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AIRS卫星资料评估MACC再分析臭氧数据中国地区的适用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用这6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臭氧柱浓度数据,与同时期的MACC再分析臭氧柱浓度进行对比,图2为两种逐日臭氧柱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为各个地面站两种逐日臭氧柱浓度的相对偏差(即MACC柱浓度减去地面观测柱浓度,除以地面观测柱浓度).各站点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如表3所示.由图2可看出臭氧柱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春季柱浓度较高,秋季柱浓度低.香河站地面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最好,观测臭氧柱浓度变化趋势与MACC的变化相当一致,地面观测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343.92DU,MACC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339.08DU,相对偏差基本控制在15%之内.在龙凤山站,观测臭氧柱浓度的变化趋势与MACC臭氧柱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好,地面观测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362.34DU,MACC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366.84DU,相对偏差小于17%.在昆明站,观测臭氧柱浓度的变化趋势与MACC臭氧柱浓度变化一致,地面观测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264.51DU,MACC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267.86DU,整体相对偏差基本在8%之内.在瓦里关站,MACC臭氧柱浓度整体相比于观测资料偏大,但相对偏差基本控制在12%,地面观测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288.75DU,MACC的臭氧柱浓度平均值为297.48DU.临安站在2004年至2006年8月期间MACC臭氧柱浓度相比于地面观测的偏大,但相对偏差基本控制在17%之内.在拉萨地面站,2008~2009年期间MACC臭氧柱浓度相比于地面观测偏小,2011年后MACC偏大,但偏差都在10%之内.总的来说,MACC臭氧柱浓度与地面站观测的臭氧柱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