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成药处方分析与合理性应用的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医院不规范处方情况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临床诊断不完整(见表2),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5.0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发布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时应包含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3]。现阶段,中、西医师都能开具中成药处方,对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医师来说,要做到中西合参、辨证结合、合理分析用药存在一定难度[4]。医院为中西结合医院,部分西医师缺乏对传统中医病证概念的理解,容易与现代医学疾病和药理作用概念相混淆,以西医的模式开具中成药,导致大量处方缺少中医病、证的诊断。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芙朴感冒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都只有感冒病的诊断;三拗片、竹沥胶囊、银黄清肺胶囊都只有咳嗽病的诊断;鼻渊通窍颗粒、鼻康片、鼻炎片都只有鼻渊病的诊断等。我们无法准确地从这些处方中获取诊断信息来判断用药是否适宜。如果点评为适应证不适宜,就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如果点评为适宜,就得承担“假阴性”的风险[5]。例如感冒病的诊断,若患者为风寒感冒表证,服用正柴胡饮颗粒,则属于对症治疗;若服用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芙朴感冒颗粒,则属于诊断与用药不适宜。所以,临床处方诊断信息对于用药的适宜性判定是非常关键的,应加以重视,完善中成药的诊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