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膜下滴灌下各水稻品种的茎蘖组成及成穗率差异》

《表3 膜下滴灌下各水稻品种的茎蘖组成及成穗率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膜下滴灌栽培粳稻品种产量构成与穗部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各水稻品种的茎蘖数、茎蘖组成及成穗率存在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水稻品种的基本苗一致,均为228万株/公顷;拔节期是水稻群体茎蘖数最大的时期,A7的茎蘖数最多,A3的茎蘖数最少,A7较A3高31.71%;拔节期的茎蘖组成中,A3的主茎贡献率最大,A7最小,A1的一级分蘖贡献率第一,A3最小,二级分蘖贡献率表现为A7>A11>A8>A12>A9>A4>A6>A10>A2>A3>A1>A5;拔节期的分蘖贡献率主要是依靠主茎和一级分蘖,占总贡献率的80%以上。成熟期群体茎蘖数趋于稳定,与最终的穗数基本相当,其茎蘖组成特点与拔节期的规律一致,不同的水稻品种成穗率表现为:主茎贡献率A3>A5>A10>A12>A9>A11>A8>A6>A1>A2>A4>A7,一级分蘖贡献率A7>A4>A1>A2>A6>A8>A11>A9>A12>A5>A10>A3,二级分蘖贡献率A10>A6>A2>A12>A3>A1>A5>A7>A9>A8>A11>A4;品种不同,各个部位的贡献率也不同。说明膜下滴灌水稻主要依靠主茎和一级分蘖成穗,且主茎和一级分蘖的贡献率占95%以上;群体数量上升较平稳,成穗率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