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面积比重》

《表2 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面积比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MODIS/NDVI的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变化及其归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1) 正向作用。人类活动对植被改善的促进作用,该类地区占总面积的34.91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地区,包含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及东乌珠穆沁旗西北地区,分别占该类型区域面积的23.565%、14.384%和14.897%(表2),在南部旗县的部分地区零散分布。为了减轻北方地区荒漠化的危害,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实施生态工程,其中最典型的是始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起到了重要的防护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表明,“三北防护林”工程对降低沙尘暴强度贡献显著[35-37]。根据相关资料,锡林郭勒地区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地治理及“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通过以上工程项目实施,扭转草原生态环境系统退化趋势。苏尼特右旗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封沙育林、飞播造林、工程固沙、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蔓延。例如,京津风沙源地治理项目区植被盖度从实施前的不到10%提高到治理后3~5年的40%以上,牧草高度由不足15 cm增至目前的3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