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黔东北地区热储单元特征》

《表1 黔东北地区热储单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黔东北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起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区远离板块边缘,无年轻岩浆体分布,区内地温梯度为2.0~3.0℃/100 m(毛小平等,2018),区域热流值40~50 mW/m2(袁玉松等,2006),属靠正常区域大地热流量来提供热和维持的板内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区内天然出露低温、中低温热泉共24处,人工揭露地热井11处(图1),地热井深度406.0~2 155.0 m.从温泉和地热井的分布来看,地热水水温具有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的规律;南部石阡地区出露温泉16处、地热井6处,水温24.0~51.0℃,流量1.0~110.0 L/s;中部印江、思南地区出露温泉6处、地热井4处,水温22.5~62℃,流量0.3~31.7 L/s;北部沿河地区出露温泉2处、地热井1处,水温21.0~44.2℃,流量4.0~21.3 L/s.从地热水出露的构造位置来看,区内温泉多出露于背斜核部和倾伏端,以及新近系活动断层及次级断层带上,背斜褶皱和新近系活动断层组合是区内地热水赋存和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地热地质资料显示研究区存在3个热储单元(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