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初霜日与各因子相关系数》

《表3 初霜日与各因子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50年黑龙江省初霜日变化影响因子及预测模型建立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初霜日发生是在9月中、下旬一段时期内,它的气候成因可能是由于初霜发生前期温度持续走低造成,如1964、1969年;也可能是前期温度并不太低,大气环流突然发生调整,秋季寒潮爆发气温急剧降低造成,如1997年夏季温度特高9月温度突转低温造成;也可能是两者的结合所发生,如1995年,夏季温度稍高9月温度正常,仅9月17日一次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因此初霜日出现早与晚的机理与前期温度变化有很大关系。为此选取当月的9月气温、前期6-8月季平均气温、生长季≥10℃积温、5月温度;另外初霜的发生大多是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降温造成;因此还要考虑降水释放潜热的影响,选定前期夏季降水和9月降水的影响。还应考虑到我省无霜日平均137天,终霜日平均5月9日,不同年份无霜日长度,终霜日长短对初霜日发生都有影响。选定以上与初霜日出现早晚有关的气象因子共8个,通过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从样本相关系数信度检验标准0.05系数须≥0.27,0.01信度标准系数须≥0.35。表3中5月气温、夏季降水、终霜等3个因子未通过0.05信度检验,夏季温度、9月降水等2个因子未通过0.01信度检验。以上表明对初霜日出现早晚有贡献的因子,从温度因子来看,最好的是9月气温的变化,9月气温高则初霜晚反之9月气温低则初霜早,这不难理解初霜出现绝大多数在9月发生,但预报意义不大。因子是生长季≥10℃积温,表明前期≥10℃温度积累越多初霜冻日出现越晚,反之温度积累越少初霜冻日出现越早,同样也无预报时效。无霜日数因子相关系数达0.80,表明无霜日数越长初霜日就越晚。从对初霜日发生前期有预报意义的气象因子来看,≥0.05信度检验仅有夏季温度,与初霜日相关系数达0.34也接近0.01信度检验。终霜日出现早晚与初霜日相关系数为-0.21,虽未通过信度检验,但接近信度0.05具有对初霜日有预报意义;表明终霜日提前则初霜日出现延后,反之终霜日出现较晚,则初霜日有出现较早的反相关特点。另外夏季降水与初霜日出现早晚无关,9月降水对初霜日变化影响较大,但无预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