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冬季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有效率的变化》

《表3 不同冬季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有效率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冬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处理间差异在5%水平显著。The data are means±standard deviation.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5%level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the same s

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活性有机碳有效率的影响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不同冬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且提高了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冬季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残茬还田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总有机碳随着稻田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且在0~15 cm和15~30 cm土层,T1、T2、T3和T4处理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0~15 cm各处理分别比CK增加4.43%、5.35%、5.21%和5.98%,15~30 cm各处理分别比CK增加10.22%、7.76%、8.43%和9.63%;不同土壤深度除CK外,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15 cm和15~30 cm土壤深度表现不一致,在15~30 cm土壤深度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0~15 cm土壤深度T3和T4处理均与CK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稻田土壤深度间表现一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0~15 cm土壤深度各处理均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关于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而言,不同土壤深度下各处理间差异性表现基本一致,T4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土层均与冬闲CK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0~15 cm土壤深度T3处理的活性碳有效率显著高于CK,15~30 cm土壤深度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总的来说,早稻收获时T1、T2、T3及T4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分别比CK增加10.51%、13.23%、15.01%及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