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昆明站场次暴雨的最大洪峰, 24h、72h洪量表》

《表1 昆明站场次暴雨的最大洪峰, 24h、72h洪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池流域人工湿地节水模式下暴雨蓄滞效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选择昆明、呈贡两站典型频率对应场次暴雨下的水面、农地、人工湿地的洪水过程线,见图4。由图4可知相同降雨频率对应三种不同下垫面,人工湿地洪水流量升高较快且最先达到洪峰流量,其次是农地,水面最晚达到洪峰流量。下垫面相同,同期洪水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大变化加快,峰值也变大;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均为单峰型。水文频率为3.33%的降雨场次中水面、农地、人工湿地的洪水分别在上涨12h、12h、6h后达到最大洪峰值,其水面峰值为45.5m3/s,较水田增加了4.4%,较人工湿地增加了40.9%;P=14.62%降雨场次暴雨中人工湿地洪峰流量为23.6m3/s,较水田、水面分别降低了13.9%、18.6%;P=20%降雨场次暴雨中水田洪峰流量为23.9m3/s,较人工湿地增加了33.7%、较水面降低了8.8%。昆明站及呈贡站场次暴雨的最大洪峰,24h、72h洪量分别见表1,表2。由表1、表2可知水面的Qm、W24、W72均随降雨频率的递减而降低,呈线性关系;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洪水的蓄滞水深不同,导致多因素影响洪峰、洪量值,例如:1974年5月29日~5月30日与1999年8月5日~8月7日降雨频率相同水面、水田的洪峰洪量值均相同,人工湿地中1974年场次暴雨洪峰、洪量值较大(两场暴雨洪峰值相差8.5m3/s),与其水生植物生长时期蓄滞水深变化小有关;处理分析发现若蓄滞水深不变,洪峰、洪量仍与水面情况相同,均与降雨频率呈递减的线性关系,水田同理。昆明站水面、农地、人工湿地的洪峰、洪量均在降雨频率为8.58%时达到最大,Qm:34.2m3/s、32.6m3s、28.3m3/s,W24:249×104m3、233.3×104m3、206.7×104m3,W72:418.8×104m3、358.0×104m3、320.8×104m3;水面、农地在P=20%时洪峰、洪量均最小,Qm:26.2m3/s、23.9m3/s,W24:191.2×104m3、172.6×104m3,W72:332.4×104m3、271.7×104m3;人工湿地在P=16.65%时洪峰、洪量最小,Qm:13.5m3/s,W24:98.9×104m3,W72:166.8×104m3;呈贡站水面、农地、人工湿地洪峰、洪量查表2知P=3.33%时最大,P=19.46%时水面洪峰、洪量最小,农地、人工湿地即在P=19.11%降雨时洪峰、洪量值最小,水稻九月份收割,本次降雨在十月水稻蓄滞水深变化小,人工湿地十月湿生植物蓄滞水深同样较小,因此P=19.46%的洪峰洪量值大于P=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