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75—2015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面积》

《表2 1975—2015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面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75—2015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hm2

1975—2015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巨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仅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田、草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明显增加(表2)。1975—2015年未利用地面积减少88.90%(8807.68 hm2),2015年未利用地面积仅为1975年的1/10(表2);水田面积增加176.36%(4626.45 hm2),其次是草地、旱地、建成区、林地和水体,分别增加148.63%(405.06 hm2)、56.30%(1660.67 hm2)、52.19%(401.54 hm2)、44.33%(76.76 hm2)和1.66%(1621.60 hm2)。水体面积在1975—1990年减少了49.59%,据詹道强[24]分析,1987—1990年南四湖地区经历了长达4年的干旱;在1990—1995年水体面积增加了116.83%,而后在1995—2015年间处于波动变化状态。虽然40年来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湖泊面积却是逐渐萎缩的,沿湖渔业养殖占据了相当大的水域面积[19]。因水稻种植业的迅速发展,40年间水田面积持续增长,2015年水田面积为7274.79 hm2,成为除水体之外的第二大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在1975—1980年间林地面积有明显的增加,虽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建设进程加快,森林作为一种基础建设资源,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林地面积并没有大量减少,反而在此后的35年间面积变化不大,稍有增长,这与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相继成为市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密不可分的。40年间草地面积呈现出较大波动。1975—1990年草地面积明显增长,在1995年急剧下降,而后在2000年又明显增加,最后在2000—2015年再次急剧下降。建成区面积在1975—1980年明显下降,在1980—2005间增加缓慢;此后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在2005—2015年呈明显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