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密度下多异瓢虫对捕食量的干扰反应》

《表3 不同密度下多异瓢虫对捕食量的干扰反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多异瓢虫对葡萄斑叶蝉的捕食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3可以看出,当葡萄斑叶蝉的密度为50头/皿时,多异瓢虫对成年葡萄斑叶蝉的平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捕食作用率(E)也相应的降低。根据Hassell和Verley提出的干扰反应模型[8]:E=Q·P﹣m,或对数形式log E=log Q﹣mlog P,式中,E为竞争下的捕食作用,Q是搜索常数,P是捕食者密度,m是干扰系数。计算出搜索常数Q为0.4194,干扰系数m为0.7831。多异瓢虫捕食成年葡萄斑叶蝉过程中的自我干扰方程为:E=0.4194P﹣0.7831。经卡方检验,得χ2=0.046<χ2(0.05,3)=7.82。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多异瓢虫捕食过程中的自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