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4个年份观察的BNS与可育的小麦品种杂交F1自交结实率频率分布》

《表2 4个年份观察的BNS与可育的小麦品种杂交F1自交结实率频率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麦BNS雄性不育显性遗传方式的观察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3/2014~2016/2017 4年中观察了共计455个BNS与普通小麦品种(系)杂交的F1组合,这些组合的组合数目、结实率分布见表2。从表2可看出,455个组合的F1完全不育,即父本相当于保持系的品种占总品种数的15.42%;F1达到或接近父本育性水平的组合仅4个,占总组合比例数为0.88%;其余组合属部分不育,加权平均自交结实率为24.52%。455个组合年度的自交结实率以10%为单位做频次分布,结果见图1。由图1可看出,F1组合自交结实率从完全不育到近于完全恢复,呈连续分布,但不是正态分布,众数偏向不育类型。其中2015/2016年寒冬暖春[11,12],BNS自身恢复度较高,图1中显示出该年份的育性分布较大幅度向右偏移,其他年份均是明显不育偏态。F1的这些育性表型特征反映BNS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其一,BNS不育性在F1呈显性,因为F1有较高比例的不育和部分不育组合;其二,恢复基因不是不育基因的等位基因,而是非等位基因,因为F1不育组合的父本是可育的,但其不能恢复BNS的育性,那些F1是可育的组合的父本中应另有恢复基因,这些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不等位;其三,恢复基因数目多于1对,那些低恢复父本中的恢复基因至少有1对,完全恢复父本中的恢复基因必大于1对,使F1的育性在0~90%分布,且呈连续性。多于一对的恢复基因意味着具有数量遗传特征,如累加和显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