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试验处理方法: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

《表1 试验处理方法: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香芹酮处理对马铃薯微型薯发芽调控及田间种植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青薯9号’微型薯于2016年9月25日采收,10月15日运至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马铃薯贮藏恒温库,在温度12~18℃、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下预处理2周,以进行种薯完全创伤愈合。微型薯预贮结束后,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相应的药剂处理。试验共设13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分别称取微型薯9.50 kg在自制的内循环微型薯贮藏箱内(图1)进行药剂处理。具体处理方法详见表1,其中香芹酮处理总剂量分别为0.0,0.3和0.6 mL/kg FW(单位m L/kg FW为处理每公斤种薯所需香芹酮的用量);距种植前停药持续时间分别为4,6和8周;处理次数分别为一次性处理和分三次处理(贮藏0,6和12周各处理1次,贮藏时间自施药起开始计算)。根据试验设计分别将载有不同剂量香芹酮的滤纸置于自制内循环微型薯贮藏箱底部,距底部箱高三分之一处加透气隔板,然后将微型薯置于隔板上,密闭贮藏箱,接通风扇电源使香芹酮药剂在整箱内循环20 min。整个贮藏期间,对照贮藏箱与香芹酮各处理贮藏箱分开放置在不同的马铃薯贮藏恒温库内,贮藏温度设定为(10±1)℃。贮藏期间管理为每两天开盖通风1次,每次通风20 min,通风后再接通风扇电源进行药剂的内循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