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敦煌盆地岩石与地层密度、电性统计表》

《表1 敦煌盆地岩石与地层密度、电性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重电资料的敦煌盆地地质结构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岩石与地层的密度、电阻率是重力、电法资料处理解释的基础,综合分析敦煌盆地露头岩石及钻测井测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岩石、地层密度与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表1)。研究区内沉积地层岩石密度从老到新,逐渐变小,新生界密度为2.1~2.35g/cm3;中生界密度为2.35~2.51g/cm3;元古宇—古生界密度为2.5~2.85g/cm3。区内存在两个主要密度界面,即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密度差值约0.16g/cm3;中生界与组成盆地基底的元古宇—古生界之间密度差约0.26g/cm3;另外有些地段新生界直接覆盖于元古宇震旦系基底之上,其界面密度差值大于0.6g/cm3。研究区总体上分为3个电性层,第一电性层为第四系,电阻率为10~250Ω·m,为中阻层;第二电性层为新近系—侏罗系,电阻率为8~50Ω·m,为低阻层;第三电性层包括二叠系—震旦系,电阻率为300~2000Ω·m,为高阻层。从物性角度来看,侏罗系的底界面是密度和电性的双重分界面,中—新生界与元古宇结晶基底存在明显的密度、电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