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水氮管理下水稻各器官氮磷钾的积累量与产量间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表6 水氮管理下水稻各器官氮磷钾的积累量与产量间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水氮管理下麦茬杂交稻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水稻花前养分积累及花后养分转运是产量形成的关键。以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及成熟期穗部氮磷钾积累为自变量,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6),得到回归方程为Y=921.05–6.94X1–70.80X2–12.32X3–9.65X4+125.27X5+47.15X6+17.22X7+57.02X8+16.68X9,其中X1、X2、X3、X4、X5和X6分别表示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叶氮、磷、钾积累量,X7、X8、X9分别表示成熟期穗部氮、磷、钾积累量,决定系数达0.947 1,表明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对产量变化解释程度较高。抽穗期营养器官中的氮磷钾的积累及成熟期茎叶的氮积累与产量成负相关或关系不密切(相关系数为–0.055 9~–0.279 7,通径系数为–0.084 4~–0.406 2),表明花前过高的养分积累可能对产量的提高起消极作用,但适当提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磷钾的积累,能充分发挥水肥互作优势,达到增产的目的(偏相关系数为0.093 8~0.278 1,通径系数为0.112 1~0.899 4)。抽穗至成熟期营养器官养分转运与产量间的回归分析得到方程为Y=5 105.39+67.75X10+194.44X11–55.55X12,其中X10、X11、X12分别表示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磷、钾转运量,决定系数达0.829 8,表明氮、磷转运量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其中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达0.615 7**、0.505 1*和0.641 0、0.444 6;而钾转运量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负效应(偏相关系数为–0.391 5,通径系数为–0.289 0),但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