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产量类型杂交籼稻品种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

《表5 不同产量类型杂交籼稻品种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产量水平的杂交籼稻品种穴直播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差异性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1、N2和N3分别表示从基部向上第1、2、3节间。同一生态区的不同产量类型统计数据后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分别表示在P<0.05和P<0.01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个生态区不同产量类型优质杂交籼稻品种茎秆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存在显著差异(表5)。2个生态区相比,由三台-崇州配对t测验可见,茎秆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均以三台表现较好。在不同产量层次下,与中产、低产类型相比,高产品种N1~N3节间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显著增加。其中:三台高产类型N1、N2、N3节间的节间粗度较中产、低产类型分别提高6.76%和13.38%、8.32%和15.69%、14.69%和19.50%;茎壁厚度分别提高9.02%和25.47%、21.43%和45.12%、18.89%和48.61%。而崇州高产类型基部N1、N2、N3节间的节间粗度较中产、低产类型则分别提高7.39%和17.03%、13.41%和19.23%、18.88%和27.78%;茎壁厚度也分别提高11.50%和32.63%、21.51%和61.43%、22.53%和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