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1—2015年广场舞现象文本主题聚类分析表》

《表4 2011—2015年广场舞现象文本主题聚类分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广场舞与中国城市公共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次,比单纯的锻炼身体更加重要的是,广场舞重新塑造了转型期下中国社会在社区尺度上的人际关系范式,中国长久以来是一个讲究人情与关系的社会。然而近三十年来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正在把“熟人社会”的逻辑从城市社区中剥离出去。在现代都市的语境中,人口跟随资本等生产要素呈现高度的流动性,这使得熟人社会最基本的稳定性不复存在。此外,现代城市住宅区的居住模式往往是门禁小区,内部的结构则是清一色的独立居住单元,栈格化的居民住宅无疑成为了传统社会中家族式生活模式消解的标志。对于私密空间与安全感的追求也使得熟人社会中一直模糊公共生活-私人生活边界越发清晰。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后集体主义的衰落以及现代主义的兴起使得理性、有秩序的城市规划取代了熟人社会中的亲密关系,陌生与匿名关系则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主流[28]。因此,社会成员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能满足其自身的社交需求,获取一定的社会资本,促进舞友之间的关怀与互助,并将这种关系延伸至广场舞活动之外,形成Bunnell等笔下的城市“友谊网络”(friendship network)[29];表4中关于社会价值维度的“社区”、“集体”等高频特征词表明了广场舞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居民能在这个平台上邂逅、交往,而这种互动可以提高所有居民之间的社区凝聚力[30],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集体主义情怀。这样一种非正式、临时的集体隐含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熟人社会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