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术后发热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表3 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术后发热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结石成分(感染性结石=1,非感染结石=0);术中出血量(>400 ml=1,≤400 ml=0);发热 (有=1,无=0)

术后短期<38.5℃的发热主要为术后吸收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常规给予支持疗法和抗生素预防即可[1]。本研究100例患者中21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38.5℃且持续时间>72 h,发热发生率21%,其中1例出现尿源性败血症(血培养及尿培养均见嗜麦芽窄普单胞菌),依据药敏结果立即给予左氧氟沙星及氨曲南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组女性、术前尿白细胞阳性、术前亚硝酸盐阳性、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长、结石直径和面积大和术中出血量大的比例大于未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石培养、肾盂尿培养、膀胱中段尿培养阳性的细菌菌种见表2。以术后是否发热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二分类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感染性结石和术中出血量>400 ml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