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中国区域科技金融系统脆弱性空间自相关检验》

《表3 中国区域科技金融系统脆弱性空间自相关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要素扭曲、制度环境与科技金融脆弱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中,d为两地区地理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利用STATA 15软件得到2004—2014年中国区域科技金融系统脆弱性的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结果分别如表3、表4和图1所示。其中,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为正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系统脆弱性存在空间关联。Moran’s I散点图反映各地区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具体而言,第一象限表示高高集聚(HH),在本文中表示高脆弱性的地区被其他高脆弱性的地区环绕,第三象限表示低低集聚,即低脆弱性的地区被其他低脆弱性的地区包围。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均分布在第一象限(高高集聚),其次分布在第三象限(低低集聚),而第二象限的低高集聚(LH)和第四象限的高低集聚(HL)分布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金融系统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西北地区、部分中部省份集中分布在高高集聚区,而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则相对集中分布在低低集聚区,如表4所示。原因可能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金融市场发展多年,具有较成熟的金融体系且与科技企业合作密切,其科技金融体系相对稳定,因此脆弱性较低。中部地区省份通过政府支持、引进外资、改造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伴随而至的是科技活动与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忽视了科技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脆弱性隐患,致使脆弱性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