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力学失衡及椎动脉结扎造模方法、观测指标及成功率归纳[31-39]》

《表3 力学失衡及椎动脉结扎造模方法、观测指标及成功率归纳[31-39]》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造模的技术方法与结果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造模方法方面,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剂量选择上,学者对于兔子椎动脉型颈椎病造模的起始硬化剂剂量均为10 mL,大鼠的起始硬化剂剂量为2 mL,但为何使用上述剂量数值进行造模,目前尚不明确;并且同种动物的硬化剂注射频次及造模周期不一,大多数学者沿用朱明双的造模方法,于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2周颈部注射硬化剂10 m L,一般4周即可造模成功。但张昭等[14-16]于造模当天及造模后2,4,6,8,10周均予以追加颈部硬化剂,造模硬化剂的总剂量及注射频次明显增加,但是造模周期却从之前的4周变长为10周;并且亦有学者纠结于硬化剂剂量是否会造成椎动脉不可逆的损伤,反而不利于对于该病药物治疗的研究。故如何进一步明确硬化剂造模剂量与药物逆转椎动脉退变的剂量之间的区间数值,以及造模的实际周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