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琼崖锡矿公司开采矿区一览表》

《表1 琼崖锡矿公司开采矿区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孤悬海外到开发海岛——清末民国海南锡矿的开采与贸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引自朱赤霓《琼崖锡矿事业之展望》,载《琼崖实业季刊》1936年第1期,第5-8页。

综上所述,海南的锡矿业完全是由华侨商人招集资本开采经营,是商办形式。海南锡矿商业化运作的形成有两个方面因素,其一是延续华侨矿商在南洋的矿业经营模式。其二是军工特需的铁矿与硫磺只限于政府开采,金矿开采施工困难,铅矿销路不佳,因此侨商侧重投资锡矿。[1]以上二者是海南锡矿开发的模式与制度因素。海南锡矿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锡块市场变化及在此影响下的主要锡产国家生产与出口受到限制。中国不在限制内,海南邻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华侨来自广东、福建的背景,各种因素综合使得中国的锡矿获得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海南锡矿繁荣的景象。锡矿出口贸易首先增加了税收,还吸纳了一些农业人口从事矿业生产,“兹琼崖农村破产,得各矿工场收容一帮失业人,同时增加一批现金,向农村去活动,调剂金融。”[2]锡块或锡锭除了出口外,还为本地锡器或锡镴器(锡铅合金)生产提供原料,甚至到了20世纪30年代,海口市铜、锡器厂仍有14家。由于海南锡矿开采集中在儋县那大镇,因此那里的矿冶经济也得以发展起来,可以说锡矿业是儋县居民赖以生存的行业,该镇也成为了海南锡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