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原煤和干燥半焦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

《表3 原煤和干燥半焦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温干燥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见表3。高温干燥条件下,随干燥温度升高,分形维数D1逐渐增大,D2则先增大后减小。通常而言,半焦的比表面积与颗粒表面粗糙度及内部孔隙结构相关[28]。结合表2可知,分形维数D2与干燥后半焦的比表面积变化规律一致,说明介孔的变化对空间性质影响更大。随干燥温度从600℃升至700℃,分形维数D1和D2均增大,半焦表面生成并累积了一些小孔隙网络结构,半焦的比表面积缓慢增大,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至800℃,由于干燥过程产生的快速射流冲击压力和热应力作用,半焦产生了缺陷和裂纹,累积的小颗粒数目减少,从而使半焦的比表面积减小[29]。此时分形维数D2的变化可能与热弛豫现象相关。Takanohashi等[30]提出煤内聚模型,认为煤的结构松弛和流态化具有高度相关性。该模型假设煤中含有连续分子量的可溶分子,在一定温度下,内聚力结构因热弛豫而被破坏,此时具有较大分子量的物质溶解,煤发生“流动”,从而产生高迁移率的活性组分,使不均匀的孔表面变得光滑。结合孔径分布图2,半焦YM-800℃在2~20 nm范围的孔径微分变化相对比较平缓,说明此时半焦的部分小孔隙存在被封闭的现象。因此,该半焦小孔隙网络结构减少,孔隙结构的粗糙度降低,分形维数D2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