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培育周期苗木造林后萌条生长差异分析》

《表3 不同培育周期苗木造林后萌条生长差异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培育周期米老排苗木造林效果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最后一行同一生长指标列内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无差异;BDDS为优势萌条地径,HDS为优势萌条高度,ABDS为萌条平均地径,AHS为萌条平均高度,SP为萌蘖率,SN为萌蘖数。

米老排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导致造林后产生较多的萌条;不同培育周期的苗木对造林后萌条生长的影响程度因不同指标和区组而异(见表3)。除区组3中的萌蘖数外,I类苗造林后的萌蘖率和萌蘖数低于II类苗;除区组4中优势萌条高度外,I类苗造林后的优势萌条高度和萌条平均高度高于II类苗。从区组平均水平上看,I类苗造林后的优势萌条地径、萌蘖率和萌蘖数上稍低于II类苗,而I类苗造林后的优势萌条高度、萌条平均地径和萌条平均高度稍高于II类苗。总体上,不同培育周期的苗木对造林后萌条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优势萌条地径和高度以及萌条平均地径和高度分别约为1.0 cm、1.0 m、0.8 cm、0.8 m,而萌蘖率和萌蘖数均分别超过93.0%和2.5株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