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表5 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μg/ (g·d)

由表5可知,秸秆填埋后7 d,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处理1>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4,处理1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秸秆填埋后14 d,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处理2>处理4>处理1>处理3>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5、处理6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秸秆填埋后21 d,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处理3>处理1>处理5>处理4>处理2>处理6,处理3、处理1与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处理2与处理6、处理4与处理5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秸秆填埋后28 d,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6,处理1极显著高于除处理2外的其他处理,处理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同秸秆填埋量处理间,秸秆填埋后7 d、21 d和28 d时处理1均极显著大于处理4,秸秆填埋后14~28 d时处理2与处理5间差异极显著,培养期间处理3与处理6间无显著差异。综上,在秸秆腐熟过程中,当玉米秸秆填量高时添加秸秆腐熟剂更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