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万年县保护及修复重点区域》

提取 ⇩
《基于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

生态改善区面积为258.68 km2,占总面积的22.49%,主要由“障碍点”“夹点”及生态廊道组成。物种运动密度(电流强度)由浅黄色到深棕色逐渐增强(图7)。共识别“夹点”11处,大部分都在一级改善区内,表明保护“夹点”区域能够显著提高景观连通性,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水域,其中,有6处为河流夹点,具体包括梓埠镇2处,湖云乡2处,珠田乡2处,7处为林地夹点,包括湖云乡2处,石镇镇1处,汪家乡2处(表2)。

查看“表2 万年县保护及修复重点区域”的人还看了

表2 万年县保护及修复重点区域
表2 万年县保护及修复重点区域
基于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
表1 2012-2019年江西省各设区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0万)
表1 2012-2019年江西省各设区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0万)
2012-2019年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表2 2010-2018年浙江省县域生态效率全局Moran.s I统计量
表2 2010-2018年浙江省县域生态效率全局Moran.s I统计量
浙江省县域尺度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表1 浙江省县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浙江省县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县域尺度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表1 江西省2016-2019年IPV AEFI分类发生率(/10万剂)
表1 江西省2016-2019年IPV AEFI分类发生率(/10万剂)
江西省2016-2019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表1 1995—2015年广西五大区域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表1 1995—2015年广西五大区域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广西耕地利用形态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