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表层(0~2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

《表1 表层(0~2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时间尺度农田风沙流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绝大多数的输沙通量预报方程预报结果与真实的输沙通量有较大差距,这与方程的经验系数不断发生变化有关系。风蚀事件期间土壤性质在变化,方程的经验系数也应可变。方程的经验系数反映了土壤的可侵蚀性,与土壤表面砾石覆盖度、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结皮等各种参数有关[10-11]。在研究区两个实验地点分别采取10 kg表层土壤样品(0~2 cm深),土样在实验室风干之后进行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确定粒度分布,用铬酸滴定法确定有机质含量,用烘箱干燥法计算土壤含水率等。表1列出了表层土壤(0~2 cm深)的理化性质,这两个地点的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土壤表面比较干燥,有机质含量较低。两个地点的土壤可蚀组分(<0.84 mm的干团聚体)分别为80.26%和78.28%。土壤干团聚体(<0.84 mm)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容易受风力侵蚀的部分,Zachar[12]提出当土壤可蚀组分(<0.84 mm的干团聚体)大于50%时可认为土壤具有高度可蚀性。这两个地点的有机质含量低,砂土含量高,土壤含水率低,使土壤干团聚体更容易破碎。这表明,两个地点都极容易发生风蚀事件,且随着风蚀事件的进行,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会不断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