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社区居民获得感的评价体系回归结果》

《表2 社区居民获得感的评价体系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获得感评价与影响机制——基于上海朱家角、港西、周浦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作者调研统计。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p<0.1,**p<0.05,***p<0.01。

4个变量维度上(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和空间距离)的回归分析结果(表3)与轨迹曲线(图2)的趋势基本相符。究其原因,基于年龄段划分的AGE曲线总体上表现为震荡上行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获得感略有增加但不明显,表明年龄与获得感之间为一种微弱正比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年龄越高,阅历越丰富,对生存环境更加敏感,并且早年间我国乡村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对于近年来总体上的持续向好发展趋势,年长的受访者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个对比效应,更能体会或感知到乡村发展带来的改变。其次,受教育水平(EDUCATION)曲线的震荡趋势非常明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行或下降趋势,只是在高学历阶段有一个略微下降的变化,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学历越高,其看待周边的发展变化表现的越发理性,考虑的因素和视角更加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对乡村发展成效的感知,也是导致其获得感略微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三,收入水平(IN-COME)曲线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收入的增加其获得感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作用,收入水平越高,其生活水平和心理预期都会更高,对收入增长的敏感程度会下降。换言之,同样的乡村环境(单位)提升,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强度。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有学者称之为钝化[19])不但在不同的受访对象中普遍存在,也在五个维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普遍存在,上述五个维度回归分析中(表2)不同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便是我们所说的回归弹性,这一弹性差异也为后续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思路启示和路径选择。最后,空间距离(DISTANCE)变化轨迹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衰减趋势,随着与核心景区空间距离的不断增加,目的地居民的获得感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符合地理空间衰减规律。农户距离核心景区越远,到访游客带来的经济效应越弱,并且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交通条件及公共服务的辐射效应都会衰减,从而导致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