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敏感性试验中初始覆盖逆温强度大小》

《表1 各敏感性试验中初始覆盖逆温强度大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覆盖逆温强度对干旱区超厚对流边界层影响的大涡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具体实验介绍见张强等[9])加密观测期间2000年6月3日(典型晴天)12:00(该时次覆盖逆温的形态比较明显)敦煌站的位温、水汽混合比及风速探空廓线作为模式的初始场。需要注意的是,在模式初始化之前,首先对探空资料进行预处理,即将实测的气压P(h Pa)、温度T(℃)和相对湿度f(%)分别转化为高度h(m)、位温θ(K)和比湿q(g·kg-1)。另外,利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实测的随时间变化的地表热通量驱动模式发展。模拟时,水平区域设置为10 km×10 km,垂直高度取为6 km,水平X和Y方向均采用200 m的等距网格(共52个格点),垂直方向采用张弛网格,其中近地面取较高的分辨率约为1.4 m,在3 km以上采用较粗的垂直分辨率约为158 m,垂直分层共85层。模式采用周期侧边界条件和刚性上下边界条件,为了减少由模式上边界反射引起的重力波影响,在约为模式2/3高度(即4 km左右)以上加入了牛顿阻尼吸收层。模式初始化所用地表地转风是由NCEP/NACR 2.5°×2.5°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地转风切变是用地表地转风资料和小球探空资料1 km高度的风速求得。模拟过程中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时长约5 h,模式平衡时间约为1 h,每隔1 800 s输出一次数据。根据定义,逆温强度=d T dz,随着高度的增大,位温的增加幅度减小,覆盖逆温强度减弱;反之,覆盖逆温增强。根据研究的需要,分别在以实测资料为背景的标准试验E0(400~800 m的d T dz=0.012 K·m-1)基础上,设计了初始覆盖逆温减小0.002 K·m-1(400~800 m的d T dz=0.01 K·m-1)和增大0.002 K·m-1(400~800 m的d T dz=0.014 K·m-1)的试验,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