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宽城县各站点板栗气候适宜性综合评价》

《表4 宽城县各站点板栗气候适宜性综合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土壤气候视角解析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然禀赋——以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站号1为基本气象站,站号2~15为自动站,以适宜指标集为参考。

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结果,选取与板栗生长、产量形成及品质密切相关的4个气候因子,以≥10℃积温代表板栗生长成熟的热量条件,1月平均气温代表越冬条件,9月日较差代表果实成熟期品质形成天气条件,3—10月降水量代表板栗生育期自然水分供应条件,利用宽城气象站及域内14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DTOPSIS分析法综合评价宽城板栗栽培系统的气候适宜性,并以满足板栗生长成熟并有利于形成良好品质的适宜气候指标集作为比较的基准,其中,≥10℃积温取燕山板栗从萌芽到果实成熟需要的3000~3500℃的中值[17];1月平均气温取-8.5℃[13-14];9月日较差取12℃[14],这也是京津冀地区9月份日较差多年平均值[18];3—10月降水量取板栗从萌芽到成熟的基本需水量500 mm[1,13]。求取各站点和指标集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它们与基准的比较作为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高于基准为适宜,低于基准为不适宜。根据专家经验,4个气候因子的权重分别取0.25、0.2、0.25、0.3。计算结果见表4,板栗栽培适宜指标集对应的综合评价值为0.35。分析发现,各站点的气候适宜性评价值与站点的地理经纬度和高度具有显著的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由15个站点数据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综合气候适宜性评价值与经纬度及高度的回归关系如式(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