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干预措施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表2 不同干预措施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常用一线单药治疗儿童新诊断ITP Meta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原始文献未提及

3项研究(285名)以诊断12个月后血小板>100×109/L为评价标准[4-6]。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0.0%,P=0.7,无显著异质性,用节点分析模型进行不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不一致性检验不显著(χ2=0.13,P=0.72)。经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IVIg、大剂量甲泼尼龙及无药物干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图3D)。SUCRA疗效排序显示,小剂量IVIg最高(79.6%),其后依次为无药物干预(69.8%)、大剂量IVIg(46.1%)、anti-D(32.0%)、小剂量IVIg(22.4%)。5治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5项原始研究提供治疗药物相关非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项研究的64名患儿应用大剂量IVIg,其中18名(28.1%)出现发热、头痛、恶心,4名(6.2%)血红蛋白下降,1名(1.6%)发热、皮疹。4项研究的174名患儿应用小剂量IVIg,其中26名(14.9%)出现发热、头痛疼、恶心,2名(1.1%)血红蛋白下降,1名(0.6%)过敏。2项研究的32名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其中12名(37.5%)出现体重增加,7名(21.9%)腹部不适,3名(9.4%)尿糖,1名(3.1%)高血糖,1名(3.1%)高血压,1名(3.1%)头疼。1项研究的28名患儿应用anti-D,其中9名(32.1%)出现血红蛋白下降、1名(3.6%)发热、头痛、恶心。1项研究的39名患儿应用小剂量泼尼松,该治疗组患儿整体体重中位数较入组时增加6%,除体重增加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