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碳密度参数(单位:t·hm2)》

《表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碳密度参数(单位:t·h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碳密度参数数据(表3)运行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模块,得到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图4),经GIS软件对图4进行数据统计来看(表4),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总碳储量分别为51.44亿t、52.81亿t、51.75亿t,整个研究区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9.55、110.35、110.22 t·hm-2。随着研究区多年来土地之间的流转,总碳储量在2000—2010年增加了3 740万t,主要源于退耕还林背景下前一时期林地的显著扩张导致固碳能力增加,但在2010—2018年总碳储量减少了631.61万t,这与耕地被占用以及草地退化密不可分。总的来看,北方农牧交错带在整个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固碳功能出现显著上升后小幅度下降,主要表现在2000—2010年有较为显著的升高,碳密度上升了近0.80 t·hm-2,在2010—2018年存在较小的下降趋势,碳密度下降了0.80 t·hm-2。碳储量和碳密度最高的是耕地和草地,碳储量多年来均保持在1.8×108t左右,碳密度3 700—3 900 t·km-2。较高的为林地,最低的是水域,其碳储量未超过2.00×106t,碳密度也仅为4.00 t·km-2左右,研究区的固碳功能与土地利用格局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