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研究区2000—201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及碳密度》

《表4 研究区2000—201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及碳密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经过GIS软件分区统计可知(图5,表5),研究区在2000—2018年耕地转林(草)地区域主要发生在辽宁、陕西、内蒙古等地区,可见,该区内退耕还林(草)政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研究区耕地转林(草)地区域整体“偏黑”,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整体增强。碳减少区域主要发生在宁夏西部、山西北部、陕西南部等区域,碳储量净减少区域只发生在宁夏,减少约4.28万t;其余6省区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加最明显的为辽宁省和陕西省,碳增量分别约为156.48万t、78.03万t,甘肃省碳储量增加程度最小,仅为7.91万t,约为辽宁省碳增量的5%。从碳储量变化面积来看,近2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转林(草)地区域面积约为22 666.19 km2,在该区域内碳未变化区域面积13 347.77 km2,碳增加区域面积5 121.59 km2,碳减少区域4 191.28 km2。耕地转林(草)区域内碳储量变化区占比41.10%,碳储量净增加量为3.13×106t。固碳功能受多方因素影响,不仅仅受土地利用类型更迭带来的变化。由表4可知,耕地与草地的碳密度近似相等,但显著小于林地碳密度,当耕地转为林地时,碳储量会增加。综上分析可知,退耕还林(草)会增强生态系统固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