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基于Cyt b的拟细鲫Tajima’s D和Fu’s Fs检验》

《表6 基于Cyt b的拟细鲫Tajima’s D和Fu’s Fs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南岛及邻近陆地拟细鲫的种群遗传分化和亲缘地理过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拟细鲫各种群的中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除北仑河种群外,其余种群的Tajima’s D和Fu’s Fs值均呈现不显著负值(P>0.05),表明其在近期历史上均未出现过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北仑河种群的Tajima’s D虽然呈现显著负值,但结合其Fu’s Fs为正值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北仑河种群在近期历史上也未出现种群扩张.错配分布分析的结果(图3)显示,除鉴江种群外,其余种群均呈现多峰,表示拟细鲫绝大部分种群均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贝叶斯天际线分析(BSP)(图4)显示3个谱系的有效种群数量在历史进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仅在约1万年前时有效种群数量均趋于减小.由Beast计算得出拟细鲫的最近共同祖先出现于大约2.038百万年前(95%HPD=1.775百万年-2.772百万年前),万泉河上安乡种群最先从拟细鲫群体中分离出来,谱系A、B的分离则大约发生在0.865百万年前(95%HPD=0.561百万年-1.185百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