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表3 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渭河流域上游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C1、C2分别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

由表3可以看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渭河流域雨水较多,降水量对径流量减少的作用较小,同时区域径流量因土地利用结构等受人类活动作用发生改变而加剧减少,人类活动作用于径流量的程度较高,达到77.6%~94.5%。20世纪90年代,径流量随着该时期降水量的减少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在23.58%~42.53%之间,人类活动贡献率有所减小。到21世纪,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逐渐频繁的工农业生产增强了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作用更加明显。在4个水文站中,林家村站和北道站位于渭河干流的下游河段,地势相对平缓,居民更加密集,人类活动也更加频繁,导致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武山站和渭源站位于干流上游及源头区域,周边地势较高,人类的活动强度相对低于林家村站和北道站,因此在影响径流量变化的程度上,人类活动的作用程度较低,气候变化的作用程度则在各时段均大于林家村站和北道站,气候变化贡献率最高超过了40%,说明武山和渭源所处区域自然气候影响更加明显。总体上,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干流区域的下游达75%以上,在上游区域为57%以上,自然气候对径流量影响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25%及43%以下。在降水量异常减少年代,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