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表4 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施氮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和氮转化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Y1、Y2、Y3和Y4分别代表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NH4+-N和NO3--N含量;X1、X2、X3、X4分别代表土壤含水率、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 H

土壤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及动植物残体释放的酶,参与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土壤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林玥等,2019),其活性主要受土壤水分、p H、温度、耕作、施肥等诸多因素影响(Zhang et al.,2015;Qi et al.,2016)。本研究中,整个小麦栽培关键期U+HQ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整体上略低于施用普通尿素U处理(图1),证实脲酶抑制剂对土壤脲酶活性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李玉等(2020)研究结果一致。U+DCD和U+HQ+DCD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均略高于U处理(图1),这与张文学等(2019)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添加DCD或HQ+DCD后,使土壤中尿素水解后释放出的氨在土壤中能更多和更长时间的保持,微生物所需氮素来源充足,活性增强,因而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呼娟娟等,2020),间接刺激了土壤脲酶活性。PCU处理明显提高了5个时期土壤脲酶活性,这主要是由于PCU处理使氮素在土壤中缓慢释放,可以稳定持续的向土壤中输入氮素,为微生物及植物根系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氮源,因此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此外本研究亦发现PCU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表1),且PCU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3),推测与U相比,包膜尿素更能改善土壤养分环境,促进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活动,进而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不同施氮措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2),这与呼娟娟等(2020)研究结果一致,推测土壤水分是造成该现象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中5种施氮措施下土壤蔗糖酶活性均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3),且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表4),而不同施氮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表1),因此不同施氮措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与U相比,单独添加HQ或DCD使土壤蔗糖酶活性在部分栽培期略有降低,说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氮肥增效剂的添加响应较迟缓。综上所述,本研究不同施氮措施对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其响应性表现各异,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