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北京市不同热岛强度等级下相关数据统计表》

《表2 北京市不同热岛强度等级下相关数据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京市植物物候对热岛效应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9年9月2日地温集群分布如图3所示,除了城六区处于高温集聚区外,房山区东部、大兴区、通州区也出现高温集聚现象,与近年来的北京市南部区域城市化发展密不可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北京市政府的迁移、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大量近郊区基础化建设。本文以2019年9月2日高温集群区作为热岛区(UHI area),低温集群区作为非热岛区,其中热岛区平均地表温度为33.76℃,平均海拔为56.35 m;非热岛区(non-UHI area)平均地表温度为25.84℃,平均海拔为656.39 m。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约下降0.6℃,非热岛区平均海拔约比热岛区高600m,非热岛区平均温度约比热岛区低8℃,可知排除高程对温度影响之外,存在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2.1.3热岛强度的空间识别采用自然断点法对2019年9月2日地表温度数据进行热岛强度等级划分,共分为7级。热岛强度等级分类、面积统计、平均高程以及平均地表温度数据统计见表2,北京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见图4。高等级热岛区主要分布在主要城区和城市南部区域。分别统计不同热岛等级下的实际地表温度以及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的地表温度(图5),数据显示,随着热岛等级的提高地表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明显强于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的地表温度。进一步验证了排除高程对温度影响之外,北京地区存在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然而,由于缺少高程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定量资料,本研究没有扣除高程对地表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