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层C,N,P化学计量比》

《表2 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层C,N,P化学计量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京平原地区不同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区人工林土壤C含量表现为刺槐林(15.23g·kg-1)>千头椿林(10.14 g·kg-1)>旱柳林(8.11g·kg-1)>油松林(7.26 g·kg-1),且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N含量为刺槐林>千头椿>旱柳林>油松林,分别为0.81、0.78、0.47、0.67 g·kg-1,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P含量最高为旱柳林(0.87 g·kg-1)其次是千头椿林(0.84 g·kg-1),显著高于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的平均C?N值为14.83,各树种间表现为刺槐林>油松林>千头椿林>旱柳林,在两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P值表现为刺槐林>千头椿林>油松林>旱柳林,在油松林和刺槐林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N?P值呈现出油松林>刺槐林>旱柳林>千头椿林,在油松林和刺槐林、旱柳林间差异显著。对相同林分中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的化学计量比值结果表明(表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C、N含量逐渐减小,P含量变化不显著,没有造林的土壤各项元素含量都最小,说明造林是对该区域的地力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