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单株灌木不同位置对水平风速的降幅大小》

《表3 单株灌木不同位置对水平风速的降幅大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乌兰布和沙区典型灌木防风阻沙效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风沙运动是一种贴近地表的气流对沙粒搬运的现象[19],为进一步剖析单株灌木的防风效应,应分析其对近地表水平风速作用的变化规律。在3组风速条件下,测定各点8个高度的垂直风速,取平均值,发现植株各测点都对平均风速的降幅影响显著,如表3所示。在不同风速条件下,不同植株在相同测点对应的平均风速降幅趋势较为一致,但是在不同测点上呈现出一定差异。4种灌木单株平均风速的最大降幅区均在植株后1H处,且随风速增大,降幅不同程度减小。白刺在不同风速下植株前1H处、植株后1H、2H处均为主要风速降低区,且随着风速增大,其平均降幅下降程度最小;沙拐枣在6m/s时,平均降幅可达25.54%,但当风速增大到10m/s,平均降幅降为18.32%,变化程度较大;杨柴的平均降幅变化程度最大,随着风速增大,植株后3H和5H处的降幅较其他植株下降明显,特别是风速达到10 m/s时,植株后5H处降幅仅为3.67%,基本失去防护效能;梭梭主要降幅区在植株后1H和2H处,随风速增大,平均降幅由25.82%逐渐降低到20.32%,平均降幅的下降程度仅次于白刺,表现出良好的防风效益。通过对4种灌木单株水平方向风速降幅的分析可知白刺和梭梭的防风性能要优于其他2种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