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 贵州省两栖动物名录》

《附表1 贵州省两栖动物名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省两栖动物名录修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保护等级见《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

过去50年中,全球范围内许多两栖动物种群显著衰退,一些种类已经灭绝。这类现象的出现与人类活动日益加强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的排放等可能是导致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周洲等,2004;谢锋等,2006)。根据《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贵州省有记录的97种两栖动物中有3种被列为极危(CR)、6种濒危(EN)、21种易危(VU)、12种近危(NT)、36种无危(LC)、5种数据缺乏(DD)、14种未评估(NE)(附表1)。大鲵虽被列为极危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但因其较大的经济价值,在野外被大量捕捉。贵州省有大鲵分布记录的县达23个(伍律等,1986;费梁等,2006),根据大鲵适宜生境模型预测贵州省适宜生境百分比≥50%的县达44个(Chen S et al.,2018)。项目组专项调查了贵州省大鲵适宜生境百分比最高的34个县(其中20个有大鲵分布记录,占贵州省有大鲵分布记录且预测适宜生境百分比≥50%的23个县的86.96%)的38条河流及18个洞穴,仅发现1尾大鲵。但对其组织样品进行线粒体COⅠ基因测序,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样品是从陕西购买的大鲵在养殖过程中逃逸出来的。即在所调查的河段和洞穴,野生大鲵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魏刚等,2017)。极危物种务川臭蛙和濒危物种峨眉髭蟾仅分布于2个县,濒危物种雷山髭蟾分布于1个县,濒危物种棘腹蛙和云南棘蛙分布超过5个县。此外,还有31种仅分布于1个县,30种分布于2~3个县。这些分布≤3个县的两栖动物也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优先性,但未被列为全球性的极度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