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明代高州府进士的官员品级 (1)》

《表4 明代高州府进士的官员品级 (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代高州府进士群体概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科举最为直接的功能是选拔后备官员。由表3可见,明代高州府进士多集中在三甲。进士的殿试成绩,也就是其仕进起点[20]。明中叶以后,中央与地方要职几乎全部由进士占据,甚至出现“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4]1702的局面,科举功名成为决定士人地位和朝廷政治资源分配的主要因素。这既是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同时也在铨选中把形式公平原则贯彻到当时所能及的最高水平。明代高州府进士在数量及其结构方面并没有优势可言,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整体仕进成就。明太祖在洪武三年(1370)向天下宣布,“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非科举者毋得与官”[4]1696。明代高州府进士的仕进情况,具体而言,中央的有都御史1人,六部侍郎1人,太仆寺少卿2人,六部郎中2人,六部主事2人,光禄寺署正2人,十三道监察御史2人,翰林院编修1人,六科给事中3人,翰林院检讨1人,地方的有左布政使1人,布政使司右参政1人,提刑按察使司副使2人,布政使司左参议1人,府同知3人,州同知2人,知县9人,不详3人。(具体品级分布详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