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80-200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表3 1980-200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80-201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km2

基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分布图层,经ArcGIS提取得到全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状态转移矩阵(表3、4),可以看出:在前一阶段草地面积主要转化成为未利用土地、旱地和林地,转化比例分别是41.54%、30.43%、17.19%,这表明草地有一定的退化现象,部分被种植为林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河流域的水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域内缺水严重,因而导致草地持续干旱化,同时受利益驱动,人类乱砍滥挖的现象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快了草地向旱地的转化;1980-2000年城乡向旱地和草地的转换面积分别占城乡变化面积的74.07%、12.48%,转入面积为1 398.58、235.73km2,城乡向林地的转变主要源于人类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属于生态正向演变。草地面积增加的最大来源为旱地与林地,依次增加了4 279.68、879.09km2。水田、水域在中东部主要表现为向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旱地转变,而北部的未利用土地的主要转出类型为草地,面积为2 198.41km2,占未利用土地转出比例的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