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地区统计(n=967)》

《表2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地区统计(n=967)》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青会视域下中国式摔跤发展状况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本次调查的967名运动员中,运动员籍贯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仅有7个省市没有运动员参加,这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式摔跤运动普及面很大。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国式摔跤各省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很不均衡,占比在5%以上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山西19.4%,内蒙古9.8%,河北7.8%,陕西6.8%,北京6.4%,河南6.3%,安徽5.5%,其他省份占比相对较小。从地区统计可见,华北地区占了参赛人数的45.6%,接近一半,说明中国式摔跤运动在华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而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参赛人数较少。这与中国式摔跤来源于清代民间传统摔跤项目有着极大的渊源,清代摔跤大致分为四大流派,分别为流行于京津地区的京跤、鲁豫地区的保定跤、蒙古西北地区的蒙古跤和山西北部的跌跤。特别是建国以后,各地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根据比赛规则精神,将本地区的技巧应用于中国式摔跤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如京津的手法和小技术,山西的抱腿,内蒙古的“假踢真拧”、“得合勒”,大毛拉的“撒网”,山东和河南地区的基本功扎实。上述摔跤盛行的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竞技水平,决定了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出自以上地区。虽然这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摔跤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南北、东西交流赛事无法开展,运动员间缺少交流学习机会,制约了中国式摔跤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式摔跤应加强在落后地区的项目推广,从而平衡中国式摔跤在国内的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