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药剂处理后温室草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及第3次药后防效1)》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后温室草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及第3次药后防效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新型药剂筛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试验于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红泥村草莓温室进行;白粉病发生初期(草莓结果期)开始施药,共施3次,间隔7 d;同列防效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调查各处理区草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表1)发现,在第1次和第2次药后,各处理区病情指数均有所上升。除清水对照区外,90%萜烯醇乳油处理区病情指数上升最快,12.5%四氟醚唑水乳剂处理区上升最慢。第3次药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已较第2次药后调查时下降。说明两药剂对应的4个处理较好地控制了病情发展;而其他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较第2次药后调查时仍上升,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和90%萜烯醇乳油处理区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处理区,且全部施药处理区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区。说明供试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一定控制作用。